典型文献
儒道会通的两种型态——牟宗三对王弼易学的批判反思及其理论困境
文献摘要:
王弼通过"得意忘象"的方法展示出一个"内容真理"的领域.牟宗三认为,魏晋玄学对这一领域的形上思考属于主体境界心灵下的"内容体会",而非对本体的抽象观想.在这一诠释脉络中,王弼《周易注》被认为只能揭示儒家道德形上学的"形式义",无法触及儒家心性义理的宗骨,并且其《易》注蕴涵的儒道会通模式,以儒道两家共享的"无"的境界作为会通基础,无法彰显儒道义理的本质差异.牟宗三在批判王弼易学的过程中构建出一套"纵贯两态"的儒道会通模式,在这一模式下,儒道义理分别属于同一"纵贯"关系的两种不同讲法.然而,其儒家"纵贯纵讲"的基本界定不能成立,并且其儒家本位的立场使得这一会通模式沦为了主观性的会通.
文献关键词:
王弼;牟宗三;儒道会通;内容真理;道体儒用;纵贯两态
中图分类号:
作者姓名:
马士彪
作者机构:
山东大学易学与中国古代哲学研究中心,山东济南250100
文献出处:
引用格式:
[1]马士彪-.儒道会通的两种型态——牟宗三对王弼易学的批判反思及其理论困境)[J].周易研究,2022(02):78-86
A类:
内容真理,纵贯两态,道体儒用
B类:
儒道会通,型态,牟宗三,王弼,易学,批判反思,理论困境,得意忘象,展示出,魏晋玄学,上思,观想,周易,家道,道德形上学,触及,蕴涵,两家,道义,本质差异,讲法,一会,沦为,主观性
AB值:
0.295644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