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站-论文投稿智能助手
期刊详情
《周易研究》
易学研究刊物。
{{ isqkjj == false ? "展开" : "收起" }}
出版周期:双月刊
语种:中文
影响因子:0.26
国内刊号:37-1191/C
国际刊号:1003-3882
♦ 主要栏目:周易经传研究 易学史研究 出土易学文献研究 周易与哲学研究 周易与文化研究 周易与自然科学
♦ 获奖情况: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期刊评价报告(2014年)哲学类核心期刊 2000年入选CSSCI索引期刊,2000年入选中文核心期刊,2001年评为中国期刊方阵双效期刊,1998年来历次获山东省优秀期刊
♦ 收录情况: {{ e.split(":")[0] }} < 查看更新情况
♦ 期刊情况:CSSCI,北大核心
♦ 主管单位:国家教育部
♦ 主办单位:山东大学中国周易学会
联系方式
主编:刘大钧
电话:0531-88364829
邮编:250100
邮箱:zhouyi@sdu.edu.cnyistudies@126.com
地址:济南山东大学南路27号
发文分析
发文类型:
{{ obj.kz7 == 1 ? "学术" : obj.kz7 == 2 ? "学术+科普" : obj.kz7 == 3 ? "科普" : "未知" }}
年刊文量:
{{ obj.wznum }}篇
单期页码:
{{ obj.maxpage }}页
发文地域:
{{ item.name }}({{ (item.bl * 100).toFixed(2) }}%)
机构特征:
{{ item.word }}
发文热门词:
{{ item.name }}
文章分类:
{{ item.key }}({{ (item.value * 100).toFixed(2) }}%)
{{ iswzfl == false ? "展开更多" : "收起全部" }}
{{ item.flname }}[{{ item.name }}]({{ (item.bl * 100).toFixed(2) }}%)
学者H指数区间
机构H指数区间

1、投稿方式:邮箱投稿。

2、出刊日期:双月刊,逢双月20日出版。

3、若撤稿,应第一时间通知编辑部,电话:0531-88364809。

4、本刊不以任何形式收取版面费。

 

                            


《周易研究》2022年度重点选题

【2022年02期信息】

 

经编辑部研究决定,以下十二项为《周易研究》2022年度重点选题。欢迎学界同仁围绕本刊年度重点选题积极投稿。

一、易学与中国哲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建设

二、易学传统与中国哲学的当代转化创新

三、易学与中国哲学的批判反思

四、易学与历代中国哲学建构

五、易学跨学科创新

六、易学、中国哲学与西方哲学、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会通

七、易学与治国理政

八、象思维及其当代价值

九、易学重大疑难问题

十、易学的外译与传播

十一、海外易学

十二、当代中国哲学原创理论评析

 

《周易研究》稿约

【官网信息】

 

一、主要栏目:“周易与文化研究”、“简帛易研究”、“易学史研究”、“周易经传研究”、“周易与自然科学研究”、“术数文化研究”、“周易与哲学研究”、“周易与中医”、等等,力求较全面地反映周易研究的最新进展。

二、采稿范围:本刊注重刊发不同研究角度、象数与义理并重的优秀论文。尤重实证探索和理论创新,欢迎对易学研究领域内的前沿问题、热点问题、重大问题展开讨论,形成全面、深入、系统的整体性研究。

三、来稿要求:来稿字数一般应限制在10000字以内,重大选题可限制在20000字以内。来稿应有简短的学术史梳理,可在文中或注释中简要评析已有研究成果和当前研究状况。

四、排版格式及相关要求,如下:

《周易》与中国传统管理思想

(标题不超过20字,小二宋加粗)

王 三  张 四 (此处插入收稿日期的脚注)

(作者个数一般不超过2个,作者之间加1个汉字空,4号楷体_GB2312)

(山东大学 土木与水利工程学院,山东 济南 250100)

(山东大学 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山东 济南 250100)

(学校要给出二级单位,省、市、邮编;不同单位之间用分号)

摘要(小5宋加粗):尽量写成报道性摘要,阐明研究的目的、方法、结果和结论;应具有独立性和自明性(一般不少于150个汉字,但不能太长);应采用第三人称写法,不要重复题名中已有的信息,切忌把应在引言中出现的内容写入摘要,避免出现图表、公式和参考文献的序号。(小5宋, 单倍行距)

关键词(小5宋加粗):中文关键词标注3个以上,选词要规范,避免泛词,如“评价”。(小5宋,关键词之间用分号,分号后不空)

中图分类号:B221.99   文献标识码:A    

Zhouyi andTraditional Chinese Management Idea

(句首字母和专有名词大写)

WANG San ZHANG Si

(姓全大写,名首字母大写,双名之间加连字符;作者之间加1个汉字空。)

(School of Civil and Hydraulic Engineering, Shandong University, Jinan250100, China)

(School of Philosophyand Social Development, Shandong University, Jinan250100, China)

(请注意给出相应的单位英译,注意英文“, China”,不同单位之间用分号;句点后不空,逗号、分号后稍空)

Abstract:Later generation scholars usually set forth their arguments on Zhouyi from the point of Old and Newtexts. As a matter of fact, most of these exegetical works belong tomisunderstandings in that after the burning of the Confucian Classics (213 BCE)in the Qin dynasty there were only disputes between the teacher-transmittedtradition and family-transmitted tradition except pure dispute on the Old andNew texts in the studies of Zhouyi.(英文摘要应与中文摘要文意一致,符合摘要写作要求。英文中不用“~”“——”,如“3~4 days”应为“3-4 d”,

Practice——The Source of Innovation “——”应为“—”或“:”)

Key words:Zhouyi; Old and New texts; Fei’s Tradition of Change; Meng’s Tradition of Change

(英文关键词与中文关键词词义、数量、顺序一致,英文缩写应先给出全称;专有名词大写;关键词之间用分号,分号后不空格)

1、文章标题及内容

文章标题从“引  言”开始,无序号,以后顺序给出。

引言中不要用“尚未见报导”之类的说法,应修改,如“关于……的研究很少”。

(一级标题上下各空1行,4号黑体,字数在15字以内;标题均居中)

(二级标题5号黑体,左齐,字数在17字以内)

(三级标题5号楷体,左齐,字数在17字以内)

文章篇幅一般在10000字以内。正文中注意:对图中已有内容的重复叙述,应删减;可用层次标题体现论述的前后逻辑与联系;论文最后用“结束语”。

正文部分5号宋体,单倍距。

2、注意事项

作者需严格按此论文排版格式与要求,对论文进行修改、排版,投稿时提交排版后的论文打印稿1份、电子文档(Word格式)1份。投稿信箱yistudies@126.com 。

论文通讯作者应按专家意见和编辑部意见认真修改和补充。校级领导署名论文需要在文稿首页签上姓名与日期。修改稿必须在限定时间内修改完,并及时返回编辑部。

为了您的论文正常出版,论文通讯作者的联系方式(手机和email)需在论文的末尾提供。

若撤稿,应第一时间通知编辑部,电话:0531-88364809。

3、参考文献要求

参考文献应注意引用近几年国内外及本刊的最新文献,所引文献应是作者亲自阅读、本文明确引用、主要的、发表在正式出版物上的文献或有案可查者。

参考文献采用脚注形式。如:[宋]李觏《礼论第七》,《李觏集》,北京:中华书局,1981年,第20页。(不要用“同上”省略注释。每页重新编号)

英文脚注格式为

作者姓名,(翻译者姓名),著作名称,(出版社地址:出版社名称,出版年份),具体页码。

请参照:

1.Richard Wilhelm (tr., rendered into English by Cary Baynes), The I Ching orBook of Changes, 3rd ed. (Princeton: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1967), 287.

2. Brian Stock, Listening for the Text: On the Uses of the Past(Baltimore: The Johns Hopkins University Press, 1990), 30-51.

3. RichardWilhelm (Translated by Cary F. Baynes), “The Circulation of Events: As Depictedin the Chinese Book of Changes”,Spring(1961): 244-61.

4. Poh Sim Plowright, “The Birdwoman and thePuppet King: A Study of Inversion in Chinese Theatre,” New Theatre Quarterly,vol. 13, issue 50 (1997): 106-118.

希望作者尽量满足排版格式要求。作者高质量的论文编排,会提高编辑部的工作效率,减少出错率,保证文章按时、正确地出版。

《周易研究》编辑部

2012年 1 月


学术论文:{{ zhichengxiangqing.pkmark || 0 }}篇
科普文章:{{ zhichengxiangqing.hxmark || 0 }}篇
职称要求查看来源
职称说明
以上信息,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