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站-论文投稿智能助手
典型文献
缺血性心衰与非缺血性心衰血浆致动脉粥样硬化指数、平均血小板体积与心功能的关系
文献摘要:
目的 研究缺血性与非缺血性心衰患者中血浆致动脉粥样硬化指数(A I P)和平均血小板体积(MPV)与心功能(射血分数EF值)的关系和诊断价值.方法 收集入院确诊为心衰的患者140例,根据是否伴有缺血,分为缺血性心衰组(实验组)和非缺血性心衰心衰组(对照组),比较两组的年龄、BMI、糖尿病史、高血压、吸烟史等临床指标.血生化检测指标包括平均血小板体积(M P V)、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甘油三酯(TG)、血小板、血糖、白细胞、收缩压、舒张压.心功能检测指标为射血分数(EF%)、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计算出血浆致动脉粥样硬化指数(AIP),分析AIP、MPV与心功能的关系及诊断价值.结果 缺血性心衰组AIP、MPV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多因素Logisitic回归分析显示AIP、MPV均是缺血性心衰的独立预测指标,其中AIP(β=-14.74,95%CI:-27.935~-1.546,P<0.05),MPV(β=-2.158,95%CI:-4.029~-1.007,P<0.05);在ROC曲线分析中,MPV的曲线下面积为0.686,截止水平为10.45时,敏感度达到77.9%,诊断缺血性心衰的特异性为54%.AIP诊断缺血性心衰的节点值为0.93,ROC曲线下面积为0.614,敏感性为84.4%,特异性为38.1%.结论 缺血性心衰中AIP、MPV均高于对照组,AIP、MPV均是缺血性心衰的独立预测因子,与EF值独立负相关,具有诊断心衰的临界值.
文献关键词:
缺血性心衰;血浆致动脉粥样硬化指数;平均血小板体积;心功能
作者姓名:
祝小涵;邵磊;海冰峰
作者机构:
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心内科,河南 郑州 450014
文献出处:
引用格式:
[1]祝小涵;邵磊;海冰峰-.缺血性心衰与非缺血性心衰血浆致动脉粥样硬化指数、平均血小板体积与心功能的关系)[J].智慧健康,2022(11):93-97
A类:
B类:
缺血性心衰,血浆致动脉粥样硬化指数,平均血小板体积,心衰患者,MPV,射血分数,EF,诊断价值,糖尿病史,吸烟史,临床指标,血生化检测,生化检测指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甘油三酯,收缩压,舒张压,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AIP,Logisitic,预测指标,截止,止水,预测因子
AB值:
0.134097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