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文献
论抗日根据地"三大诗社"的创作理念、成就及其意义
文献摘要:
囿于党史掌故和文化制度的传统视角,人们对根据地"三大诗社"的功能定位及文学价值认识得不够清晰."三大诗社"不仅纠正了部分人民对共产党形象的误解,还成功团结起根据地的士绅阶层,进一步壮大了抗日队伍.诗社成员秉持破除新旧偏见、强调民族旨归、追求通俗易懂的先进理念,在创作层面取得了突出成就,具体是:其一,聚焦"反扫荡"历程,可补史书之缺;其二,多角度展示根据地人民的真实生态;其三,批判污浊现象,警醒愚昧民众.与其他文学社团相比,"三大诗社"不仅拓展了根据地文学的表现空间,还是建构抗战诗史的重要组成部分,与沦陷区、国统区诗词形成了鼎足而三的宏观格局.
文献关键词:
抗战文学;怀安诗社;湖海艺文社;燕赵诗社
中图分类号:
作者姓名:
杜运威;丛海霞
作者机构:
淮阴师范学院文学院 江苏 淮安 223300;淮阴工学院人文学院 江苏 淮安 223003
文献出处:
引用格式:
[1]杜运威;丛海霞-.论抗日根据地"三大诗社"的创作理念、成就及其意义)[J].中国文学研究,2022(02):143-151,160
A类:
怀安诗社,湖海艺文社,燕赵诗社
B类:
抗日根据地,创作理念,囿于,掌故,文化制度,传统视角,文学价值,识得,共产党形象,误解,结起,的士,士绅阶层,偏见,旨归,通俗易懂,扫荡,史书,其三,污浊,警醒,愚昧,文学社团,地文学,诗史,沦陷区,国统区,诗词,词形,鼎足而三,抗战文学
AB值:
0.404337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