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站-论文投稿智能助手
典型文献
延安时期的"民族形式"讨论及其反思
文献摘要:
文艺民族形式问题的讨论是延安时期重要的文学事件.冯雪峰认为:"'民族形式'的提出和关于'民族形式'的全国范围而继续两三年的大论争发生.这论争以及1942年延安文艺界的座谈会,是抗战期间民主主义革命文艺运动上的两件大事."(1)冯雪峰将民族形式讨论与延安文艺座谈会并列本身,说明了他对民族形式讨论重要意义的肯定.更有学者进一步认为,民族形式的争论"是中国共产党'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实践的重要一环,和20世纪中期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的地缘政治密切相关,同时也是中国左翼知识界建构一种与日本帝国主义的殖民主义意识形态、中国国民党的新保守主义文化相竞争的民族话语的开端.正是在'民族形式'论争的过程中,一种兼顾社会主义革命与民族国家主体性的中国现代性方案开始初具轮廓,同时,一种不同于五四新文艺之'现代文学'的'当代文学'构想也渐次成型."(2)这些评价说明了民族形式的讨论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重要地位.
文献关键词:
作者姓名:
赵炎秋
作者机构:
湖南师范大学文学院
文献出处:
引用格式:
[1]赵炎秋-.延安时期的"民族形式"讨论及其反思)[J].文艺争鸣,2022(11):142-149
A类:
B类:
延安时期,文艺民族形式,形式问题,文学事件,冯雪峰,两三年,论争,延安文艺界,抗战期间,民主主义,革命文艺,文艺运动,两件,延安文艺座谈会,并列,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地缘政治,左翼,知识界,日本帝国主义,殖民主义,中国国民党,新保守主义,相竞,民族话语,开端,社会主义革命,民族国家,国家主体性,中国现代性,初具,五四,四新,新文艺,当代文学,渐次,中国现代文学史
AB值:
0.364376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