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站-论文投稿智能助手
典型文献
夜光藻配子细胞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的建立与应用
文献摘要:
夜光藻是我国广泛分布的赤潮原因种之一,其有性繁殖在种群增长中的作用尚不明确,定量分析配子细胞是研究夜光藻有性繁殖过程的重要手段.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以夜光藻rRNA基因的18S-ITS1为靶区域,建立了定量检测夜光藻配子细胞的方法.以配子细胞基因组DNA和含目的片段的重组质粒分别建立标准工作曲线,二者均呈现良好的线性响应,检出限分别为每反应0.17个细胞和102个拷贝,满足定量检测应用需求.应用该方法对2015年逐月采集的胶州湾环境样品进行检测,并首次对夜光藻配子细胞的季节变化、水平分布与垂直分布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调查海域夜光藻配子丰度呈冬末春初、夏季双峰分布,范围为18.12~9.70×1 05 cells/L;在水深小于10m的湾内近岸站位,配子丰度较低,垂直分布均匀;在湾中心、湾口和湾外的深水站位,配子丰度较高,仅在2~3月、7月和11月出现垂向差异.夜光藻配子细胞对种群增长和存续有潜在的积极意义,其丰度在营养细胞丰度高值期相对较高,在营养细胞丰度极低时仍可普遍检出.丰富了对近岸海域夜光藻配子细胞时空分布的认识,为深入研究夜光藻的种群增长模式、进一步探究其赤潮暴发的内在机理奠定了基础.
文献关键词:
夜光藻;有性繁殖;配子;实时荧光定量PCR
作者姓名:
张樱馨;宋书群;李才文
作者机构:
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海洋生态与环境科学重点实验室 山东青岛 266071;中国科学院大学 北京 100049;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试点国家实验室 海洋生态与环境科学功能实验室 山东青岛 266237;中国科学院海洋大科学研究中心 山东青岛 266071
文献出处:
引用格式:
[1]张樱馨;宋书群;李才文-.夜光藻配子细胞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的建立与应用)[J].海洋与湖沼,2022(06):1385-1395
A类:
B类:
夜光藻,配子,建立与应用,赤潮,有性繁殖,种群增长,rRNA,18S,ITS1,靶区,定量检测,重组质粒,标准工作曲线,线性响应,检出限,拷贝,检测应用,应用需求,逐月,胶州湾,环境样品,季节变化,水平分布,垂直分布,冬末,双峰分布,cells,水深,10m,岸站,深水,水站,存续,近岸海域,增长模式,内在机理
AB值:
0.28566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