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文献
南京市大学生艾滋病知信行分离及作用路径研究
文献摘要:
目的 分析大学生艾滋病防治知信行分离的状况和作用路径,为高校更有针对性、高效的艾滋病健康教育提供建议.方法 采用配额抽样方法抽取南京市大一至大三的在校大学生,于2019年3-4月进行自填问卷调查.运用列联分析了解大学生艾滋病知信行分离情况,结构方程分析作用路径.结果 共获得1 146份有效问卷,被调查大学生艾滋病知识总得分为16(12,17)分,表示自己可以做到每次性行为都坚持使用安全套有982人(85.69%)、拒绝任何商业性性行为或临时性性行为880人(76.79%)、每一次高危行为后会及时做艾滋病抗体检测694人(60.56%).182人(15.88%)有过高危行为,其中109人认为自己可以做到"每次性行为都能正确全程使用安全套",91人认为能"拒绝任何商业性/临时性性行为".高危行为后不能及时检测者452人,其中153人(33.85%)为知识得分较高者.结构方程显示大学生艾滋病知识掌握对行为的效应值更大,但主要是通过态度作为中介变量间接作用.结论 南京市大学生艾滋病知识和高危行为后检测意愿亟待提高,知信行存在负向分离,且作用路径多元,建议采用情境式健康教育和综合性干预手段促进大学生艾滋病预防信念和行为的建立.
文献关键词:
学生;艾滋病;知信行
中图分类号:
作者姓名:
周建芳;蒋洛仪;杨璐;孙志明
作者机构:
南京邮电大学人口研究院,南京210042;南京邮电大学社会与人口学院,南京210023;江苏卫生健康发展研究中心,南京210000
文献出处:
引用格式:
[1]周建芳;蒋洛仪;杨璐;孙志明-.南京市大学生艾滋病知信行分离及作用路径研究)[J].中国艾滋病性病,2022(06):684-688
A类:
商业性性行为
B类:
知信行,作用路径,艾滋病防治,配额,抽样方法,大三,在校大学生,自填,离情,共获,艾滋病知识,总得分,使用安全,安全套,临时性,高危行为,后会,抗体检测,识得,高者,知识掌握,中介变量,间接作用,检测意愿,情境式,综合性干预,干预手段,艾滋病预防
AB值:
0.266436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