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站-论文投稿智能助手
典型文献
微信群中的数字礼俗社会:一项关于壮族山歌媒介化的实证研究
文献摘要:
社交媒体的出现改变了壮族人民的传统对歌方式.将理查德·塞勒·林的"数字礼俗社会"概念再语境化,通过线下田野调查与线上参与式观察,研究发现,媒介化的对歌行为创造了新的交往逻辑,并以此形成了不一样的数字礼俗社会.作为连接线下歌圩与虚拟歌场的中介设备,手机微信给歌者带来综合的空间体验;中国式的人情嵌入,诞生了全新的歌场社交礼仪与对歌秩序规则,这种社会逻辑,通过线上与线下的双重互动,不断强化了群成员的身份认同,最终形成山歌圈子.研究表明,依托于弱关系的人际交往在社交媒体的作用下,使网络社区中的群体关系呈现出由近而远的亲密性与凝聚力,具有转换为强关系的可能,壮族人民的微信对歌图景为理解当代中国礼俗社会的转型提供了研究线索.
文献关键词:
壮族山歌;微信群;媒介化;数字礼俗社会;社会逻辑
作者姓名:
邱新有;陆锦华
作者机构:
江西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
文献出处:
引用格式:
[1]邱新有;陆锦华-.微信群中的数字礼俗社会:一项关于壮族山歌媒介化的实证研究)[J].新闻与传播研究,2022(11):39-55
A类:
数字礼俗社会,概念再语境化,由近而远,微信对歌
B类:
微信群,壮族山歌,媒介化,社交媒体,理查德,塞勒,下田,田野调查,线上参与,参与式观察,歌行,连接线,歌圩,歌者,空间体验,人情,社交礼仪,社会逻辑,线上与线下,身份认同,成山,圈子,弱关系,人际交往,网络社区,群体关系,亲密性,强关系,理解当代中国,国礼
AB值:
0.314011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