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站-论文投稿智能助手
典型文献
鸭肠炎病毒和A型产气荚膜梭菌共感染对鸭十二指肠代谢组学影响的研究
文献摘要:
为探究鸭肠炎病毒(DEV)和A型产气荚膜梭菌(CpA)共感染的致病机制,本研究以DEV贵州株(DEV GZ)和CpA标准株(CVCC2030)分别及共感染37日龄健康雏鸭,采用病原分离鉴定和PCR检测确定成功感染后,采用液相色谱-质谱联用(LC-MS)技术检测DEV感染组、CpA感染组以及二者共感染组感染90 h时鸭十二指肠的代谢组学,筛选并分析潜在的差异代谢物及相关信号通路.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DEV感染组感染90 h时鸭十二指肠有2'-脱氧核苷和苯丙酮酸等52种差异代谢物;CpA感染组有青霉素和3-羟基丁酸等29种差异代谢物;DEV和CpA共感染组有花生四烯酸和吲哚-3-乳酸等50种差异代谢物.DEV感染组鸭十二指肠在正负离子模式下,差异代谢物主要富集的代谢通路均为22条,且主要为氨基酸的生物合成代谢通路;CpA感染组鸭十二指肠在正离子模式下,差异代谢物主要富集的代谢通路为25条,且主要为类固醇激素的生物合成代谢通路;共感染组鸭十二指肠在正负离子模式下,差异代谢物主要富集的代谢通路分别为15条和14条,其中与免疫相关的代谢通路有色氨酸代谢和半胱氨酸-蛋氨酸代谢等.这些差异代谢物提示花生四烯酸和吲哚-3-乳酸可能成为DEV和CpA共感染鸭十二指肠的潜在生物标记物,本研究为阐明DEV与CpA共感染的致病机制提供了科学依据.
文献关键词:
A型产气荚膜梭菌;鸭肠炎病毒;共感染;十二指肠;代谢组学
作者姓名:
毕文文;田琴;张黔东;王娜;曾成容;何广霞;张峻杰;王开功;文明;周碧君
作者机构:
贵州大学动物科学学院,贵州 贵阳 550025;安顺市西秀区农业农村局,贵州 安顺 561000;贵州省动物生物制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贵州 贵阳 550025
引用格式:
[1]毕文文;田琴;张黔东;王娜;曾成容;何广霞;张峻杰;王开功;文明;周碧君-.鸭肠炎病毒和A型产气荚膜梭菌共感染对鸭十二指肠代谢组学影响的研究)[J].中国预防兽医学报,2022(09):927-933
A类:
CpA,CVCC2030
B类:
鸭肠炎病毒,产气荚膜梭菌,共感染,十二指肠,代谢组学,DEV,致病机制,GZ,标准株,日龄,雏鸭,病原分离鉴定,成功感,LC,差异代谢物,脱氧核苷,苯丙酮,丙酮酸,种差,青霉素,基丁,丁酸,花生四烯酸,吲哚,正负,负离子,代谢通路,生物合成,合成代谢,正离子模式,类固醇激素,免疫相关,有色,色氨酸代谢,蛋氨酸,生物标记物
AB值:
0.179558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