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站-论文投稿智能助手
典型文献
岩溶山区玉米白三叶间作对土壤养分及作物生产性能的影响
文献摘要:
以推广种植范围广的玉米和适应性较强的白三叶为对象,初步探讨玉米白三叶间作模式在岩溶山区的生产优势.设置行距30cm(JBY30)、50cm(JBY50)、70cm(JBY70)玉米白三叶间作,以相应行距(DY30、DY50、DY70)的单作玉米和行距30cm(DB30)单作白三叶为对照,测定土壤养分含量及作物生产性能指标,结果表明:JBY30(蜡熟期)土壤有机质含量显著高于DY30(P<0.05);JBY50(灌浆期)全磷含量显著高于DY50(P<0.05);JBY30(抽穗期和灌浆期)、JBY50(灌浆期)和JBY70(抽穗期)全钾含量显著高于相应行距玉米的单作(P<0.05).间作下玉米粗蛋白(除JBY30外)、粗脂肪、无氮浸出物(除JBY70外)含量均高于相应行距的单作,而粗纤维含量低于单作.间作白三叶粗灰分含量均高于单作.单作白三叶第一茬产量显著高于间作白三叶(P<0.05).JBY30玉米地上总干物质产量比DY30显著提高了 32.23%,比JBY50和JBY70分别显著提高了 47.63%和45.20%(P<0.05).随行距的增大,土地当量比(LER)、间作系统生产力(SP)呈先减小后增大趋势,玉米相对白三叶的资源竞争力(Am)和间作优势则呈下降趋势.JBY30的间作优势最大,LER、SP显著高于JBY50和JBY70(P<0.05).因此,认为JBY30是适宜岩溶山区玉米白三叶间作系统的最佳间作模式.
文献关键词:
玉米白三叶间作;土壤养分;土地当量比;间作系统生产力;间作优势
作者姓名:
唐柳办;王家豪;王雷挺;王普昶;赵丽丽
作者机构:
贵州大学动物科学学院草业科学系,贵州 贵阳 550025;贵州省农业科学院草业研究所,贵州 贵阳 550006
文献出处:
引用格式:
[1]唐柳办;王家豪;王雷挺;王普昶;赵丽丽-.岩溶山区玉米白三叶间作对土壤养分及作物生产性能的影响)[J].中国草地学报,2022(05):31-39
A类:
玉米白三叶间作,JBY30,JBY50,JBY70,DY30,DY50,DY70,DB30,间作系统生产力
B类:
岩溶山区,作物生产,生产性能,间作模式,生产优势,置行,行距,30cm,50cm,70cm,单作,土壤养分含量,蜡熟,熟期,土壤有机质含量,灌浆期,全磷含量,抽穗期,全钾,钾含量,粗蛋白,粗脂肪,浸出物,粗纤维含量,粗灰分,灰分含量,第一茬,玉米地,干物质产量,产量比,随行,土地当量比,LER,SP,先减,资源竞争,Am,间作优势
AB值:
0.193712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