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站-论文投稿智能助手
典型文献
东北三江平原覆盖作物种植效果
文献摘要:
以土壤紧实度、冬前生物量、根系性状、植株氮累积量等为指标对供试12种覆盖作物(豆科:紫花苜蓿、光叶苕子、毛叶苕子、红三叶、白三叶、箭筈豌豆;非豆科:苏丹草、青萝卜、Nitro radish、甘蓝型油菜、羽衣甘蓝、菊苣)在东北三江平原地区的种植效果及应用潜力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12种覆盖作物在试验播期均能正常生长,不同覆盖作物与对照相比均有利于降低土壤紧实度,其中青萝卜、Nitro radish和苏丹草土壤紧实度下降最显著,分别较对照下降了 47.1%、43.4%和33.4%;覆盖作物群体冬前鲜生物量为3.38~13.98 kg·m-2,干生物量为0.78~2.43 kg·m-2,非豆科覆盖作物的生物量显著高于豆科覆盖作物;覆盖作物的群体根系体积以萝卜、油菜、菊苣较大,尤其Nitro radish的根体积高达4018.5 cm3·m-2,苏丹草的根系横向延展范围最宽;豆科覆盖作物的灰分含量显著低于非豆科覆盖作物,能提供更多易分解的有机物质;覆盖作物总氮积累量为18.72~53.09 g·m-2,其中,羽衣甘蓝和菊苣的氮积累量最高,且生物量相对较大,有利于氮的积累和固定.在三江平原地区根据主栽作物的类型与冠层结构,选择豆科的三叶草、苕子、紫花苜蓿和非豆科的萝卜、羽衣甘蓝、苏丹草作为覆盖作物进行行间或行内混播的种植方式,可以在调控土壤结构的同时促进养分循环,有利于三江平原黑土地力的提升.
文献关键词:
三江平原;覆盖作物;土壤紧实度;生物量;根系性状;氮累积量
作者姓名:
蔡丽君;张敬涛;盖志佳;刘婧琦;郭震华;赵桂范;孟庆英
作者机构:
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佳木斯分院/三江平原主要作物育种栽培重点实验室,黑龙江佳木斯154007;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黑龙江佳木斯154026
文献出处:
引用格式:
[1]蔡丽君;张敬涛;盖志佳;刘婧琦;郭震华;赵桂范;孟庆英-.东北三江平原覆盖作物种植效果)[J].应用生态学报,2022(10):2736-2742
A类:
豆科覆盖作物
B类:
土壤紧实度,前生,生物量,根系性状,植株,氮累积量,紫花苜蓿,毛叶苕子,红三叶,白三叶,箭筈豌豆,苏丹草,青萝卜,Nitro,radish,甘蓝型油菜,羽衣甘蓝,菊苣,三江平原地区,播期,同覆盖,中青,照下,根体积,cm3,向延展,灰分含量,总氮,氮积累量,主栽,冠层结构,三叶草,行行,行间,间或,混播,种植方式,土壤结构,养分循环,黑土地,地力
AB值:
0.223868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