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站-论文投稿智能助手
典型文献
生草对关中地区有机猕猴桃园土壤养分及细菌群落的影响
文献摘要:
为探究不同生草模式对关中地区有机猕猴桃园土壤养分及细菌群落的影响,试验设置多年生黑麦草+毛苕子(Mode 1)、多年生黑麦草+草木樨(Mode 2)、多年生黑麦草+白三叶(Mode 3)及鼠茅草(Mode 4),以自然生草处理为对照(CK),观察草种生长特性、研究生草对果园耕层(0~20 cm)土壤养分影响,采用高通量测序法分析细菌群落结构.结果表明:鼠茅草越冬率最高,样地杂草株数最少.人工生草较自然生草有机质提高了6.46%~38.63%,以多年生黑麦草+毛苕子效果更为明显,且该处理提高土壤脲酶、蔗糖酶和碱性磷酸酶活性最为显著,分别为3.37、44.17和3.46 mg·d-1·g-1.同时,与自然生草相比,多年生黑麦草+毛苕子、多年生黑麦草+草木樨和多年生黑麦草+白三叶提高了土壤细菌群落的丰富度和多样性,多年生黑麦草+毛苕子存在最多差异显著的细菌分支.综上,关中地区有机猕猴桃园种植多年生黑麦草+毛苕子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提高土壤有机质及养分含量,改善土壤微生态环境.
文献关键词:
果园生草;土壤养分;土壤细菌多样性;16S rDNA高通量测序
作者姓名:
靳旭妹;王莹莹;刘崇义;陈新义;龙明秀;何树斌
作者机构: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草业与草原学院,陕西 杨凌 712100
文献出处:
引用格式:
[1]靳旭妹;王莹莹;刘崇义;陈新义;龙明秀;何树斌-.生草对关中地区有机猕猴桃园土壤养分及细菌群落的影响)[J].草业学报,2022(10):53-63
A类:
B类:
关中地区,猕猴桃园,桃园土壤,土壤养分,多年生黑麦草,毛苕子,Mode,草木樨,白三叶,鼠茅草,自然生草,生草处理,草种,生长特性,耕层,分影,高通量测序法,细菌群落结构,越冬率,样地,杂草,株数,该处,土壤脲酶,蔗糖酶,碱性磷酸酶活性,土壤细菌群落,丰富度,土壤有机质,养分含量,土壤微生态环境,果园生草,土壤细菌多样性,16S,rDNA
AB值:
0.193811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