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文献
南疆绿洲灌区红枣间作苜蓿模式下土壤化学性质及微生物的改变
文献摘要:
通过大田试验,采用红枣(Ziziphus jujuba)?||苜蓿(Medicago sativa)间作(JA)、苜蓿单作(SA)、红枣单作(SJ)?3种种植模式,研究了不同种植模式对土壤养分以及土壤微生物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在间作条件下,土壤pH总体表现为"先下降,后升高"的变化趋势;土壤碱解氮含量表现为SA?>?JA?>?SJ;土壤速效钾、速效磷含量均表现为JA?>?SJ?>SA;土壤微生物数量在JA模式下最高,呈"先增加,后降低"的变化规律,土壤真菌数量和放线菌数量在7月21日达到峰值,土壤细菌数量在6月19日达到峰值;从产量来看,间作处理产量较单作处理高73%.研究结果表明:枣苜间作模式可以显著(P?
文献关键词:
间作;苜蓿;土壤化学性质;微生物;产量;土壤养分;土地利用率
中图分类号:
作者姓名:
樊文霞;王明贵;陈国栋;李田甜;林峰;翟云龙;吴全忠;万素梅
作者机构:
塔里木大学农学院, 新疆 阿拉尔 843300
文献出处:
引用格式:
[1]樊文霞;王明贵;陈国栋;李田甜;林峰;翟云龙;吴全忠;万素梅-.南疆绿洲灌区红枣间作苜蓿模式下土壤化学性质及微生物的改变)[J].草业科学,2022(01):39-47
A类:
B类:
南疆,绿洲,灌区,红枣,苜蓿,下土,土壤化学性质,大田试验,Ziziphus,jujuba,Medicago,sativa,JA,单作,SA,SJ,不同种植模式,生物性状,先下,土壤碱解氮,氮含量,土壤速效钾,速效磷,磷含量,土壤微生物数量,土壤真菌,放线菌,土壤细菌,细菌数量,间作模式,土壤养分含量,微生物活性,土地利用率,加产
AB值:
0.333139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