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站-论文投稿智能助手
典型文献
西方民族志的发展阶段及中国实践反思
文献摘要:
按照不同时期民族志书写范式与理论指导,西方民族志的演变可分为主位描写、客位描写、双向描写三个方面和六个阶段:博厄斯学派倡导经验主义的田野调查,是主位研究方法的第一阶段;马林诺夫斯基开创的第二阶段科学民族志将其进一步深化;在第三阶段,列维-斯特劳斯以局外人的身份对异文化进行客位描写;第四阶段的阐释民族志则主张对文化进行解释,从客位出发理解被研究者;第五阶段是以上两个阶段的深化,强调在实践与反思中去检验理论;第六阶段的反观民族志则主张打破以往的二元对立,实现对研究者与研究对象的双向互动.这些民族志书写方式的转变,对民族志在中国的实践均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影响.如今,中国民族志要实现本土创新并有所发展,就应实现方法论与研究范式的转变,超越二元对立,实现主客互动,突破整体论,对复杂社会进行动态研究,以此推动中国人类学学科从边缘走向中心.
文献关键词:
民族志;西方;中国;主位;客位
作者姓名:
张继焦;吴玥
作者机构:
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北京 100081
引用格式:
[1]张继焦;吴玥-.西方民族志的发展阶段及中国实践反思)[J].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02):95-105
A类:
主位研究
B类:
中国实践,实践反思,民族志书写,书写范式,描写,客位,博厄斯,学派,经验主义,田野调查,第一阶段,马林诺夫斯基,第二阶段,科学民族志,第三阶段,斯特劳斯,局外人,异文化,行客,第四阶段,实践与反思,六阶,反观,二元对立,双向互动,书写方式,志在,中国民族,本土创新,实现方法,研究范式,主客互动,整体论,复杂社会,动态研究,中国人类学
AB值:
0.381923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