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文献
桉树与红锥混交对土壤水解酶活性及其化学计量特征的影响
文献摘要:
为从土壤酶活性及其化学计量特征的角度,揭示桉树与珍贵乡土树种混交后土壤养分的响应机制,该文以广西凭祥热林中心青山实验场的桉树纯林、红锥纯林和桉树×红锥混交林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区组试验设计,通过测定土壤碳(C)、氮(N)、磷(P)水解酶[β-1,4-葡萄糖苷酶(BG)、β-1,4-N-乙酰葡糖氨糖苷酶(NAG)、亮氨酸氨基肽酶(LAP)和酸性磷酸酶(ACP)]的活性及土壤理化性质,分析桉树与红锥混交对土壤养分状况的影响.结果表明:(1)桉树与红锥混交在0~10 cm和10~20 cm土层均显著提高pH值、有效氮(AN)和有效磷(AP)的含量以及LAP酶活性,显著降低BG和ACP酶活性,但对NAG酶活性影响不显著.(2)SOC和TN与除酶C:N外的其他土壤水解酶活性及其化学计量比呈现不同程度的显著正相关.(3)在0~10 cm和10~20 cm土层,三种林分间土壤水解酶活性均具有显著差异,SOC和AN含量是土壤水解酶活性产生差异的驱动因子.(4)桉树纯林、桉树×红锥混交林和红锥纯林在0~20 cm土层土壤酶C:N:P分别为1:1.08:1.37、1:1.16:1.34和1:1.07:1.31,均与全球生态系统酶C:N:P(1:1:1)相偏离,表明三种林分的土壤微生物相对于C、N更容易受到P限制.桉树×红锥混交林的酶C:P和酶N:P均高于桉树纯林,而酶C:N低于桉树纯林,表明桉树与红锥混交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土壤受到P限制的情况,但并未改善土壤N限制.该研究结果为桉树×红锥混交林土壤养分管理以及桉树人工林养分循环的改善提供了科学的理论依据.
文献关键词:
水解酶活性;土壤酶;化学计量特征;桉树×红锥混交林;土壤养分
中图分类号:
作者姓名:
邵文哲;周晓果;温远光;王磊;朱宏光;陈秋海;张彧娜;尤业明
作者机构:
广西大学 林学院,广西森林生态与保育重点实验室,南宁 530004;广西科学院 生态产业研究院,南宁 530007;广西友谊关森林生态系统定位观测研究站,广西 凭祥 532600
文献出处:
引用格式:
[1]邵文哲;周晓果;温远光;王磊;朱宏光;陈秋海;张彧娜;尤业明-.桉树与红锥混交对土壤水解酶活性及其化学计量特征的影响)[J].广西植物,2022(04):543-555
A类:
B类:
红锥,交对,土壤水,水解酶活性,化学计量特征,土壤酶活性,乡土树种,后土,响应机制,凭祥,林中,实验场,纯林,混交林,随机区组,土壤碳,葡萄糖苷酶,BG,葡糖,NAG,亮氨酸氨基肽酶,LAP,酸性磷酸酶,ACP,土壤理化性质,土壤养分状况,土层,有效氮,AN,有效磷,SOC,TN,化学计量比,林分,驱动因子,土壤微生物,未改,养分管理,桉树人工林,养分循环
AB值:
0.218231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