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文献
PET-CT诊断以发热待查为表现的早期大动脉炎的临床价值研究
文献摘要:
背景 以发热待查(FUO)为表现的大动脉炎(TAK)临床并不多见,由于早期患者临床症状和体征无特异性,且缺乏大动脉狭窄和闭塞的影像学表现,这使得早期诊断非常困难.随着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计算机断层扫描技术(PET-CT)在FUO诊断和鉴别诊断中的广泛应用,其可能有助于早期TAK的诊断.目的 探讨PET-CT在以FUO为表现的早期TAK诊断和病情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21年1月就诊于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风湿免疫科以FUO为表现而最终通过PET-CT确诊为TAK的7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及治疗转归等,并对临床资料进行总结及对近30年来的相关文献进行复习.结果 7例患者均为女性,发病年龄27~58岁,平均年龄(37.9±10.6)岁;病程1~6个月,平均(3.9±2.4)个月.患者均以发热待查为表现,可伴有心悸(14.3%)、头晕(28.6%)、头痛(14.3%)、乏力(28.6%)等非特异性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查可见血白细胞计数(71.4%)、血小板计数(57.1%)、红细胞沉降率(ESR)(100.0%)、C反应蛋白(CRP)(85.7%)、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42.9%)和白介素6(IL-6)(85.7%)升高.血管彩色多普勒超声、计算机断层血管造影(CTA)和磁共振血管造影(MRA)未见大动脉狭窄和闭塞,而PET-CT可见多部位动脉管壁炎症性改变,包括升主动脉(28.6%)、主动脉弓(14.3%)、颈总动脉(28.6%)、锁骨下动脉(28.6%)、胸主动脉(14.3%)、腹主动脉(14.3%)、肾动脉(14.3%)等大动脉.结论 PET-CT有助于以FUO为表现,而无大动脉狭窄和闭塞的早期TAK的诊断和病情评估.
文献关键词:
动脉炎;大动脉炎;原因不明发热;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诊断
中图分类号:
作者姓名:
曾克勤;尹玉峰;任田;周二叶;王鸣军;武剑
作者机构:
215006 江苏省苏州市,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风湿免疫科
文献出处:
引用格式:
[1]曾克勤;尹玉峰;任田;周二叶;王鸣军;武剑-.PET-CT诊断以发热待查为表现的早期大动脉炎的临床价值研究)[J].中国全科医学,2022(08):918-923
A类:
原因不明发热
B类:
PET,发热待查,大动脉炎,临床价值,价值研究,FUO,TAK,并不多,不多见,症状和体征,大动脉狭窄,闭塞,影像学表现,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计算机断层扫描技术,诊断和鉴别诊断,病情评估,苏州大学,风湿免疫科,科以,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治疗转归,发病年龄,平均年龄,有心,心悸,头晕,头痛,非特异性,白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红细胞沉降率,ESR,白介素,彩色多普勒超声,计算机断层血管造影,CTA,磁共振血管造影,MRA,多部位,脉管,管壁,炎症性,升主动脉,主动脉弓,颈总动脉,锁骨下动脉,胸主动脉,腹主动脉,肾动脉,体层摄影术,线计算
AB值:
0.26391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