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文献
小儿川崎病并发冠状动脉损伤的特点及危险因素分析
文献摘要:
目的 分析小儿川崎病(KD)并发冠状动脉损伤(CAL)的特点及危险因素,为临床治疗及预后恢复提供相关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至2021年5月宜春市人民医院儿科收治的180例KD患儿临床资料,根据有无并发CAL将其分为观察组(合并CAL)31例,对照组(无并发CAL)149例.两组患儿均常规进行静脉用丙种球蛋白(IVIG)治疗,统计两组患儿性别、年龄、IVIG开始使用时间等临床资料,将单因素分析有统计学差异的资料行多因素logistic分析,得出KD患儿并发CAL的危险因素.结果 单因素分析显示,两组患儿的年龄、IVIG开始使用时间、IVIG抵抗、红细胞沉降率(ESR)、持续发热时间、治疗时间、C反应蛋白(CRP)、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白介素-6(IL-6)、N末端B型利钠肽原(NT-proBNP)、血钠浓度、白细胞计数(WBC)、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血小板(PLT)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分析结果显示,持续发热时间(β=1.254,OR=3.504,95%CI=1.272~9.653)、NT-proBNP(β=0.708,OR=2.030,95%CI=1.170~3.521)、WBC(β=0.869,OR=2.385,95%CI=1.332~4.286)、PLT(β=0.657,OR=1.929,95%CI=1.361~2.734)、ESR(β=1.037,OR=2.821,95%CI=1.533~5.819)、NLR(β=0.946,OR=2.575,95%CI=1.262~5.256)均是影响 KD 患儿并发 CAL 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持续发热时间、NT-proBNP、WBC、NLR、PLT及ESR均是KD患儿并发CAL的危险因素,临床治疗时需注重以上指标,及时采取有效治疗措施.
文献关键词:
小儿川崎病;冠状动脉损伤;特点;危险因素
中图分类号:
作者姓名:
黄丽;温雪风;唐小燕;胡冰;邬俊勇
作者机构:
江西省宜春市人民医院儿科,江西宜春 336000
文献出处:
引用格式:
[1]黄丽;温雪风;唐小燕;胡冰;邬俊勇-.小儿川崎病并发冠状动脉损伤的特点及危险因素分析)[J].中国当代医药,2022(24):5-8,13
A类:
B类:
小儿川崎病,冠状动脉损伤,危险因素分析,KD,CAL,治疗及预后,预后恢复,宜春市,医院儿科,丙种球蛋白,IVIG,使用时间,统计学差异,logistic,红细胞沉降率,ESR,发热时间,治疗时间,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白介素,型利钠肽原,NT,proBNP,血钠,白细胞计数,WBC,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PLT,治疗措施
AB值:
0.193558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