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文献
积极刑法观下犯罪附随性后果的路径选择
文献摘要:
在我国积极刑法观的刑事立法背景下,犯罪附随性后果带来的负面效应不断扩大.犯罪附随性后果本质上是对犯罪人资格或权利的剥夺与限制,在性质上属于非刑罚处罚措施.其所存在的价值基础在于防卫社会和保护重大公共利益,但随着积极刑法观在我国的确立,严厉的犯罪附随性后果可能违背刑法轻缓化的价值理念,并且影响犯罪人的再社会化,带来犯罪附随性后果预防功能的克减.为使犯罪附随性后果更好发挥作用,必须树立犯罪人复归社会与防卫社会相统一的思想理念,给予犯罪人更多的人文关怀,在规范上提高设置主体的规范层阶,缓和其严厉性,并且逐步消除前科报告义务,同时在制度上建立犯罪人就业歧视的救济制度.
文献关键词:
积极刑法观;犯罪附随性后果;复归社会
中图分类号:
作者姓名:
陈子培;冯卫亚
作者机构:
铁道警察学院法学系,河南郑州450053;河南省高级人民法院,河南郑州450008
文献出处:
引用格式:
[1]陈子培;冯卫亚-.积极刑法观下犯罪附随性后果的路径选择)[J].铁道警察学院学报,2022(03):91-97
A类:
犯罪附随性后果
B类:
积极刑法观,刑事立法,立法背景,负面效应,犯罪人,剥夺,非刑罚处罚措施,价值基础,防卫,大公,公共利益,严厉,违背,轻缓化,价值理念,再社会化,来犯,预防功能,复归社会,思想理念,缓和,前科报告,就业歧视,救济制度
AB值:
0.226827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