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文献
中国人工智能发展的空间关联特征及其形成机制
文献摘要:
以我国30个省市区①为研究对象,在测度人工智能发展水平的基础上,借助修正的引力模型确定了省际人工智能发展的空间关联关系,并利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对人工智能空间关联特征及形成机制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 表明:中国省际人工智能发展已经突破地理上的邻近效应,呈现出复杂的、多线程的空间关联网络,网络稳定性趋于上升,网络可达性良好,不存在等级森严的网络结构,但各成员之间的关联关系仍存在较大的提升空间;我国人工智能发展整体布局良好,在关联网络中处于主导地位的省份分布于环渤海经济圈、长江经济带、粤港澳大湾区、中部经济区和西北地区,人工智能发展由"圈"向"轴"再向"面"的进程指日可待;人工智能发展空间关联网络可划分为净溢出、净收益、主受益和经纪人四个板块,位于网络中心的东部经济发达地区主要接受来自其他地区的发展要素,还未形成明显的带动作用;区域创新水平、空间临近、地区产业结构、市场化水平、人力资本水平是影响省际人工智能空间网络结构形成的重要因素.
文献关键词:
人工智能;空间关联;引力模型;社会网络分析
中图分类号:
作者姓名:
吕荣杰;郝力晓
作者机构:
河北工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天津300401
文献出处:
引用格式:
[1]吕荣杰;郝力晓-.中国人工智能发展的空间关联特征及其形成机制)[J].软科学,2022(02):15-22
A类:
B类:
人工智能发展,关联特征,省市区,修正的引力模型,模型确定,省际,关联关系,社会网络分析方法,智能空间,邻近效应,多线程,空间关联网络,网络稳定性,网络可达性,等级森严,提升空间,整体布局,环渤海,经济圈,长江经济带,粤港澳大湾区,中部经济,经济区,西北地区,指日可待,净收益,经纪人,网络中心,经济发达地区,发展要素,带动作用,区域创新水平,地区产业,市场化水平,人力资本水平,空间网络结构
AB值:
0.319306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