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文献
"流空间"视角下的城市空间网络结构研究——以成渝双城经济圈为例
文献摘要:
推动区域协调发展已经成为构建高质量发展国土空间布局的客观需要和解决发展不平衡问题的内在需求,以城市群为核心的经济圈建设成为驱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空间层级.为实现成渝双城经济圈的区域一体化及区域多层级协调发展,将流动的生产资源与城市空间结构相结合,基于人流、信息流、技术流、经济流四大流动资源,采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分别从点、线、面3个维度对成渝双城经济圈空间网络结构特征进行分析.研究表明:经济圈内部呈现以成都、重庆为双核心的结构,区域间相互作用,城市中心性整体表现出内部优于外部的空间特征,核心城市对外围城市未充分发挥带动作用;圈内城市链接多表现出高度不对称性,链接对称地区主要集中在成渝中轴地区,城市间的联系有待加强,经济圈外围城市与外界联系较少;区域内部小团体现象明显,团体间联系密度存在差异,整体来看城市集群格局尚未形成,跨省域、跨地区的联系不够,成渝双城经济圈主要是西侧地区围绕成都发展.最后,为构建成渝经济圈一体化及区域多层级协调发展的空间格局,建议突破行政区域限制,构建多领域的跨区域共享协作通道;加强中部地区发展动力,提高外围城市的资源吸收能力;注重经济圈内城市交通建设及信息融合发展,突出核心城市的引领作用和外溢属性,促进城市间技术交流与经济融合.
文献关键词:
流空间;大数据;空间网络结构;成渝双城经济圈
中图分类号:
作者姓名:
王梓又;潘雨红
作者机构:
重庆交通大学 经济与管理学院,重庆 400074
文献出处:
引用格式:
[1]王梓又;潘雨红-."流空间"视角下的城市空间网络结构研究——以成渝双城经济圈为例)[J].资源与产业,2022(04):103-112
A类:
B类:
流空间,空间网络结构,结构研究,成渝双城经济圈,区域协调发展,国土空间,客观需要,发展不平衡问题,内在需求,空间层级,现成,区域一体化,多层级,城市空间结构,人流,信息流,技术流,经济流,社会网络分析方法,圈空间,网络结构特征,圈内,双核心,区域间,城市中心性,部优,空间特征,核心城市,围城,带动作用,内城,不对称性,中轴,圈外,区域内部,小团体,城市集群,跨省域,跨地区,西侧,绕成,成渝经济圈,空间格局,行政区域,区域限制,跨区域,区域共享,中部地区,地区发展,发展动力,资源吸收,吸收能力,重经济,城市交通,交通建设,信息融合,外溢,技术交流,经济融合
AB值:
0.391183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