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文献
大合影的三种模式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视觉表达
文献摘要:
中国在历史上和现实中,已经形成了各民族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格局.在不同环境关系状态的标志性建筑物前合影,将这类合影照整合于特定空间秩序中,是人们固化某种社会记忆和文化认同的见证性或纪念性行为.通过对这类集体合影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到在文化认同中,空间的定位是视觉形塑的要素之一.单一民族寄寓思乡或乡愁之情的合影,多以家乡老房子作家园空间的背景;多民族合影,往往通过服饰或建筑背景的混搭作为族际认同的一种纪念形式;作为国家首都的文化地标,天安门前各民族"大团结"式合影,更成为被赋予了特定家国情怀和社会文化认同意义的国家象征.从空间认同到各民族多元基层认同,从国家认同到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具有逻辑一致性.56个民族"大合影"衍生出的人民币、邮票票面图样、绘画、雕塑、摄影、歌舞及其他艺术形式等,也由此成为中华民族共同体形象塑造的重要视觉图式.
文献关键词:
大合影;中华民族共同体;文化认同;空间关系;形象塑造
中图分类号:
作者姓名:
邓圆也
作者机构:
广州美术学院视觉文化研究中心
文献出处:
引用格式:
[1]邓圆也-.大合影的三种模式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视觉表达)[J].民族艺术,2022(06):46-55
A类:
大合影,共同体形象塑造
B类:
三种模式,视觉表达,在历史上,各民族,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不同环境,环境关系,标志性建筑,空间秩序,社会记忆,纪念性,性行为,形塑,寄寓,思乡,乡愁,老房子,多民族,服饰,混搭,文化地标,天安门,门前,大团结,家国情怀,国家象征,空间认同,同到,国家认同,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逻辑一致性,人民币,邮票,票面,图样,绘画,雕塑,歌舞,艺术形式,图式,空间关系
AB值:
0.412678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