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站-论文投稿智能助手
典型文献
孔门"义利之辨"的经济学解释
文献摘要:
基于社会分工,孔子及其后学认为统治者应该更多地关注"义"而不是"利",但这不意味着"义"和"利"完全对立.孔门清楚地认识到人之"自利心"的普遍存在,认识到追求利益是一种普遍的社会现象,同时也认识到"自利心"驱动下的恶性竞争问题,所以提出以"义"限制和引导人们的求利行为.从根本上来说,孔门之"义"作为一套从人类长期的生产实践中演化出来的普遍性社会规范,作为一种非正式制度,通过促进社会主体之间的合作,可以改进经济效率,从而更好地成全各方的利益.
文献关键词:
利;义;合作;正和效应;儒家
作者姓名:
孔祥来
作者机构:
浙江科技学院 杭州 310023
文献出处:
引用格式:
[1]孔祥来-.孔门"义利之辨"的经济学解释)[J].孔子研究,2022(04):83-97
A类:
正和效应
B类:
孔门,义利之辨,经济学解释,社会分工,孔子,后学,统治者,不意,楚地,自利,社会现象,恶性竞争,竞争问题,引导人,利行,生产实践,中演,演化出,社会规范,非正式制度,社会主体,经济效率
AB值:
0.490699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