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文献
"中国的"与"哲学的"双重理路——以蔡元培之"序"、陈寅恪与金岳霖之"审查报告"为中心的探讨
文献摘要:
20世纪初期胡适的《中国哲学史大纲》、冯友兰的《中国哲学史》(上下册),创建了"中国哲学史"学科形态.蔡元培为胡适所作之"序",陈寅恪、金岳霖为冯友兰所作"审查报告",意味着对"中国哲学史"的不同理解.蔡元培以"中国民族的哲学思想发达史",对应于"哲学家的哲学思想发达史".金岳霖以"中国哲学的史""好的哲学史",对应于"在中国的哲学史",明确了"中国民族的"、"中国哲学的"在"中国哲学史"中的主体地位.陈寅恪"同情之了解"的态度与方法,坚持"思想"比史料更根本的学术信念;金岳霖突出"论理学"与"讲道理"的论证方式,确立了"中国哲学史"中"哲学的"特质.这种"中国的"与"哲学的"双重理路,有益于推动中国哲学本土叙事的深入探讨.
文献关键词:
中国哲学史;"中国的";"哲学的";本土叙事
中图分类号:
作者姓名:
许春华
作者机构:
河北大学哲学与社会学学院学术委员会 河北 保定 071100
文献出处:
引用格式:
[1]许春华-."中国的"与"哲学的"双重理路——以蔡元培之"序"、陈寅恪与金岳霖之"审查报告"为中心的探讨)[J].孔子研究,2022(04):14-24
A类:
B类:
蔡元培,陈寅恪,金岳霖,查报,胡适,中国哲学史,大纲,冯友兰,上下册,学科形态,所作,同理,中国民族,哲学思想,应于,哲学家,家的哲学,学术信念,论理学,讲道理,有益于,本土叙事
AB值:
0.261896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