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站-论文投稿智能助手
典型文献
染色体工程在杂交小麦育种中的应用进展
文献摘要:
全球气候变暖和人口增长对小麦生产提出了更大的挑战.杂交小麦可以综合双亲有利性状,提高小麦抗生物和非生物胁迫能力,实现小麦高产、稳产、优质和绿色生产.但是,目前杂交小麦育种由于缺乏简单、绿色、实用的制种系统和强优势杂交组合尚难以大规模产业化.基于基因工程创制的第三代玉米、水稻杂交制种系统为杂交小麦制种系统研发提供了重要启发.相比于玉米和水稻,小麦染色体工程曾创制出一批小麦异染色体系和非整倍体,其中有些染色体、端体或易位系携有蓝粒、毛颈、非蜡质等植株或种子标记基因以及育性恢复基因可以直接用于某些不育基因的保持,其他一些特定染色体可采用基因工程等技术,仅需要向其导入有限的种子标记基因或恢复基因,即可实现对现有核不育系和细胞质不育系的升级改造,简化不育系的保持和繁殖,创制简单、绿色和实用的新型杂交小麦制种系统.本文简要综述了染色体工程在小麦雄性不育系、保持系和恢复系及新型杂交小麦制种系统创制中的应用进展,并对杂交小麦育种存在的问题,以及如何综合染色体工程与基因工程创制第三代杂交小麦制种系统进行了讨论与展望,为杂交小麦育种提供参考.
文献关键词:
小麦;蓝标型雄性不育系;杂交小麦制种技术;远缘杂交
作者姓名:
王青;何梓铭;王利彬;亓增军
作者机构:
枣庄学院生命科学学院,枣庄277160;南京农业大学作物遗传与种质创新国家重点实验室,南京210095
文献出处:
引用格式:
[1]王青;何梓铭;王利彬;亓增军-.染色体工程在杂交小麦育种中的应用进展)[J].科学通报,2022(26):3129-3139
A类:
蓝标型雄性不育系,杂交小麦制种技术
B类:
染色体工程,小麦育种,全球气候变暖,暖和,人口增长,小麦生产,麦可,双亲,高小,非生物胁迫,小麦高产,稳产,绿色生产,种系,杂交组合,尚难,基因工程,创制,第三代,水稻,杂交制种,系统研发,非整倍体,易位系,蜡质,植株,标记基因,育性恢复基因,不育基因,核不育系,细胞质,升级改造,保持系,恢复系,远缘杂交
AB值:
0.229367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