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文献
基于方言传承的农村幼儿普通话语音学习研究——以闽西客家方言地区为例
文献摘要:
幼儿阶段是语音发展的敏感期,也是幼儿发展普通话语音的关键时期,却也是普通话发音受方言影响较大的时期.以120名大班幼儿为调查研究对象,采用调查法、访谈法、行动研究法进行研究,针对闽西客家方言对农村幼儿普通话声母、韵母、声调三个方面存在的负迁移现象,采取行动研究并到逐步改善.深入分析发现,幼儿园、家庭、社会三大环境是造成这种现象的客观因素.为了避免负迁移影响,既需要提高教师普通话水平和普通话语音教学能力,开展普通话、方言语音教学,也需要家长要有意识地拓展幼儿的生活空间和语言环境,最关键的,是构建一个既能让幼儿传承地道客家方言,又能满足幼儿学会标准普通话发音的多元语言环境.
文献关键词:
闽西客家方言;农村幼儿;普通话;语音;负迁移影响
中图分类号:
作者姓名:
刘丁玉;卢舒逸;林丽芳;邱晓红
作者机构:
龙岩学院师范教育学院,福建龙岩364000;嘉应学院文学院,广东梅州514015
文献出处:
引用格式:
[1]刘丁玉;卢舒逸;林丽芳;邱晓红-.基于方言传承的农村幼儿普通话语音学习研究——以闽西客家方言地区为例)[J].嘉应学院学报,2022(01):69-74
A类:
B类:
方言传承,农村幼儿,语音学习,学习研究,闽西客家方言,幼儿阶段,敏感期,幼儿发展,发音,大班幼儿,访谈法,行动研究法,话声,声母,韵母,声调,负迁移现象,采取行动,并到,幼儿园,客观因素,负迁移影响,普通话水平,语音教学,教学能力,有意识,生活空间,语言环境,地道,会标,元语言
AB值:
0.311302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