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文献
钾钠离子添加对土土壤团聚体和有机碳矿化的影响
文献摘要:
[目的]评价单价阳离子对团聚体稳定性和土壤有机碳矿化的影响,为有机肥尤其是粪肥的科学施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恒温培养法,研究了不同钾、钠离子浓度下土壤团聚体的稳定性.供试土壤为土.试验中设置K+梯度分别为120、200、280、370、540?mg/kg;Na+梯度分别为90、180、270?mg/kg;并设置在K+?370?mg/kg浓度下,添加Na+?0、90、180、270?mg/kg的各处理;并以不添加钾钠离子的处理为对照.土壤在70%田间持水量下培养,定期取样,直到培养105天结束.监测土壤有机碳的矿化动态,以双库指数模型模拟有机碳的矿化特征,湿筛法测定团聚体稳定性.[结果]所有处理中2~0.25?mm和?>2?mm团聚体的比例均显著高于0.25~0.053?mm团聚体和<0.053?mm粉粘粒,分别占总量的42.0%~52.7%和26.0%~38.9%.添加K+、Na+以及同时添加K+和Na+总体上降低了>2?mm团聚体比例,增加了2~0.25?mm团聚体和0.053?mm粉黏粒组分比例,从而降低了团聚体平均重量直径(MWD)和几何平均直径(GMD),钾钠共同作用效果更明显.K+120?mg/kg和Na+?180?mg/kg两个处理显著降低了有机碳累积矿化量,其余单独添加K+或Na+的处理均无显著影响.钾钠共同处理的土壤有机碳累积矿化量随Na+浓度的增大而减小,降幅为1.2%~22.3%.双库指数模型能较好的模拟有机碳的矿化动态.拟合结果表明,所有处理均增加了来源于活性碳库有机碳的矿化量(Ca),降低了除K+540?mg/kg处理外其他处理源于惰性碳库有机碳的矿化量(Cs),且均降低了活性碳库的矿化速率常数(Ka).同时,所有处理均增加了Ca占总有机碳矿化量的比例(Ra),而降低了Cs的占比(Rs).冗余分析(RDA)表明,有机碳累积矿化量与GMD显著正相关,与土壤结构稳定性阳离子比值(CROSS)、钠吸附比(SAR)和可交换性钠百分比(ESP)显著负相关.[结论]钾、钠离子的累积显著影响了土壤团聚体组成,降低了团聚体MWD和GMD,抑制了惰性有机碳的矿化,提高了活性有机碳的矿化量,这可能是施用钾肥很难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的一个原因.
文献关键词:
钠离子;钾离子;土壤团聚体;土壤有机碳矿化;双库指数模型
中图分类号:
作者姓名:
牛金璨;张丽娜;张亚美;徐佳星;张树兰;杨学云
作者机构: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资源环境学院, 陕西杨凌 712100
文献出处:
引用格式:
[1]牛金璨;张丽娜;张亚美;徐佳星;张树兰;杨学云-.钾钠离子添加对土土壤团聚体和有机碳矿化的影响)[J].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2022(05):786-797
A类:
双库指数模型,K+120,K+540
B类:
钾钠,钠离子,土土,价单,单价,阳离子,离子对,团聚体稳定性,土壤有机碳矿化,有机肥,粪肥,施用,恒温,培养法,离子浓度,下土,Na+,各处,田间持水量,模型模拟,矿化特征,湿筛法,黏粒,粒组,组分比例,团聚体平均重量直径,MWD,几何平均,平均直径,GMD,土壤有机碳累积,活性碳,碳库,Cs,速率常数,Ka,总有机碳,Ra,Rs,冗余分析,RDA,土壤结构,结构稳定性,离子比,CROSS,钠吸附比,SAR,可交换,交换性钠,ESP,土壤团聚体组成,惰性有机碳,活性有机碳,钾肥,土壤有机质含量,钾离子
AB值:
0.274888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