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文献
《边城》之"边"的文化意义再考量
文献摘要:
要解读《边城》,离不开对小说创作者沈从文的了解.沈从文出生于湘西,后家道中落,于1917年投身军旅,进入湘西靖国联军第二军游击队.此后的军旅生活中,他阅尽西南贫苦地区的底层人民的悲苦生活,深知从军难以解决中国的本质问题,于是毅然离开军队远赴北京学习新知识.1924年,沈从文的作品开始在《晨报》《现代评论》等刊物上崭露头角.1933年,沈从文的人生发生了两件大事,一则与张兆和结为婚姻,二则与杨振声创建《大公报文艺副刊》.期间,沈从文一直辗转于各大城市,亲历诸多权贵阶级的无情冷酷,麻木不仁,人性丧失,导致沈从文的思想发生了巨大的变革.在无情现实的抨击下理想主义的幻灭,迫使沈从文追求新的生命形式.此后,沈从文深刻认识到权贵阶级的虚伪并深感唾弃,其内心更加憧憬"桃花源"般的田园生活,追求人性与自然融为一体的美好生活,而《边城》便是作者在这样的心境下于1934年诞生.在小说《边城》中,沈从文构建了一个封闭的、隔离于现实外又自然真实的边陲小镇,并以人性的真实情感来看待人生.而小说名中的"边"更是有着几番考量,其不仅是地理上的边缘地界,还是现实情感的边缘划分.
文献关键词:
中图分类号:
作者姓名:
冯小琼
作者机构:
四川省成都市玉林中学
文献出处:
引用格式:
[1]冯小琼-.《边城》之"边"的文化意义再考量)[J].语文教学与研究(下半月),2022(02):4-6
A类:
B类:
边城,文化意义,再考,小说创作,创作者,沈从文,湘西,家道中落,投身,军旅,靖国,国联军,游击队,贫苦,底层人民,悲苦,深知,从军,难以解决,质问,毅然,军队,新知识,晨报,刊物,崭露头角,两件,一则,结为,二则,杨振声,大公报,报文,文艺副刊,辗转,亲历,权贵,无情,冷酷,麻木不仁,抨击,理想主义,幻灭,迫使,求新,生命形式,深刻认识,虚伪,深感,唾弃,憧憬,桃花源,田园生活,求人,融为一体,心境,边陲,小镇,待人,几番,地界,边缘划分
AB值:
0.504791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