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文献
中国青光眼流行趋势及特征的Meta分析
文献摘要:
目的:利用Meta分析法研究1980年至今我国人群青光眼的流行病学特征。方法:检索Pubmed、ScienceDirect、中国知网及万方数据等数据库,检索自1980年至今。搜集青光眼、原发性青光眼、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PACG)及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POAG)的流行病学研究。由两位研究员独立筛选文献并提取患病率、致盲率以及青光眼致盲在不可逆盲的占比,并进行合并。1990年的合并结果依据1980年至1990年期间开展的研究,依此类推直至2020年。文献研究间的异质性评价,采用Q检验和I2检验。如P<0.05或I2>50%则认为异质性较大,采用随机效应模型分析;反之,采用固定效应模型。采用Meta分析中描述性统计分析描述流行特征的趋势。结果:初步获取文献4440篇。经过文献查重、快速初筛及文献全文阅读,最终纳入文献60篇,共计观察4 581 057人,覆盖中国23个省份及直辖市。其中,青光眼患病率与致盲率文献26篇,覆盖中国19个省份及直辖市;青光眼致盲在不可逆盲占比的文献34篇,覆盖中国17个省份及直辖市。1990年中国人群青光眼与原发性青光眼的患病率分别为0.5%(95%CI:0.5%~0.6%,I2=7%,P>0.05)与0.5%(95%CI:0.4%~0.6%,I2=7%,P>0.05)。此后,均逐年升高。至2020年青光眼与原发性青光眼患病率分别为2.5%(95%CI:2.2%~2.8%,I2=85%,P<0.05)与2.2%(95%CI:1.6%~2.5%,I2=89%,P>0.05)较2010年下降;PACG患病率从1990年的0.4%升高至2010年的1.7%后下降至2020年的1.1%;而POAG的患病率则逐年增加,由1990年的0.1%逐渐升高至2010年的0.3%,并在2020年显著升高至1.1%。自1990年起,PACG占所有类型青光眼患者的比例逐年下降,由80%下降至2020年的43.8%;而POAG患者占所有类型青光眼患者的比例逐年上升,由1990年的20%升高至43.8%;其他类型青光眼包括继发性青光眼等也逐年上升,由1990年的2%升高至2020年的12.4%。青光眼致盲率自1990年的24.4%(95%CI:16.7%~34.4%,I2=0%,P>0.05)升高至2000年31.7%(95%CI:24.5%~39.8%, I2=0%,P>0.05)后逐年下降至2020年的24.1%(95%CI:19.9%~29.2%, I2=58%,P>0.05)。PACG致盲率由1990年36.8%升高至2000年63.1%,于2010年下降至26.2%直至2020年的25.7%,并保持平稳。POAG致盲率近40年的流行态势相对平稳,介于12.4%~17.4%间。此外,青光眼致盲占所有不可逆盲的比例下降。由1990年的59.6%逐年下降,最大降幅达62.2%。结论:在人口老龄化和青光眼筛查诊断技术提高的背景下,我国青光眼患病率较前提升。PACG患病率的下降与白内障手术技术普及可能相关,在PACG诊断治疗适宜技术和诊断治疗方案和指南的推广应用下,致盲率较前降低。近年来,POAG患病率较高与青光眼筛查技术提高普及相关,未来针对POAG诊断与治疗技术的研究和推广任务仍艰巨。
文献关键词:
青光眼;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患病率;致盲率;不可逆盲
中图分类号:
作者姓名:
金杉杉;熊琨;王璐;梁远波
作者机构:
100730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 北京同仁眼科中心 北京市眼科研究所 北京市眼科学与视觉科学重点实验室;325027 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眼视光医院青光眼临床中心 温州医科大学青光眼研究所 国家眼部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102206 北京,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性病艾滋病预防控制中心
文献出处:
引用格式:
[1]金杉杉;熊琨;王璐;梁远波-.中国青光眼流行趋势及特征的Meta分析)[J].中华眼科医学杂志(电子版),2022(06):332-340
A类:
B类:
流行趋势,流行病学特征,Pubmed,ScienceDirect,万方数据,原发性青光眼,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PACG,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POAG,流行病学研究,研究员,选文,患病率,致盲率,不可逆盲,行合并,依此类推,质性评价,I2,随机效应模型,反之,固定效应模型,描述性统计分析,流行特征,查重,初筛,直辖市,中国人群,年青,青光眼患者,继发性青光眼,持平,流行态势,青光眼筛查,筛查诊断,诊断技术,技术提高,白内障手术,手术技术,技术普及,诊断治疗,适宜技术,筛查技术,诊断与治疗
AB值:
0.193407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