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文献
PEI联合房角分离术及房角切开术治疗中晚期PACG疗效及安全性评估
文献摘要:
目的:评估超声乳化白内障摘出人工晶状体植入术(PEI)联合房角分离术(GSL)及房角切开术(GT)治疗中晚期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PACG)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采用系列病例观察性研究方法,于2020年8月至2021年6月在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连续纳入中晚期PACG患者50例50眼,所有患眼均接受PEI+GSL+GT,随访时间至少6个月,平均随访7.5(6,10)个月。采用Goldmann压平眼压计测定患者手术前后眼压;采用ETDRS视力表测定患眼最佳矫正视力(BCVA),并转换为LogMAR视力分析;收集抗青光眼用药种类及数量信息和手术并发症资料。计算患眼手术成功率,完全成功定义为术后不使用任何抗青光眼药物眼压为5~18 mmHg(1 mmHg=0.133 kPa)且眼压较基线下降20%,无威胁视力的并发症,无需接受额外的抗青光眼手术,无光感丢失;条件成功定义为使用或不使用抗青光眼药物达到上述条件。结果:术眼术前平均眼压为(28.81±7.81)mmHg,末次随访平均眼压为(13.41±4.10)mmHg,术后眼压较术前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12.260, P<0.001);与术前比较,术后眼压平均降低13.80(9.10,19.40)mmHg,降幅为51.1%(38.6%,67.1%)。术前平均BCVA为(0.92±0.11)LogMAR,术后末次随访时为(0.88±0.10)LogMAR,手术前后BCVA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t=-0.560, P=0.580)。术前平均使用降眼压药物2(1,3)种,术后为0(0,0)种。手术完全成功率为80%(40/50),条件成功率为94%(47/50)。术中和术后并发症主要包括前房积血7眼,一过性眼压升高7眼,角膜水肿3眼,未出现威胁视力的并发症。 结论:PEI+GSL+GT治疗中晚期PACG能够有效降低眼压、减少降眼压药物的使用种类和数量,手术安全性好。
文献关键词:
青光眼/手术疗法;疗效;安全性;闭角型青光眼;微创青光眼手术;房角切开术;超声乳化白内障摘出术
中图分类号:
作者姓名:
宋云河;张英哲;林凤彬;聂昕;施继光;陈太峰;梁小红;王贞玉;魏孟欢;陈姝宇;张秀兰
作者机构:
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 眼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广东省眼科视觉科学重点实验室 广东省眼部疾病临床研究中心,广州 510060;重庆市人民医院眼科,重庆 400014;聂昕、施继光、陈太峰现为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进修医师;恩施慧宜眼科医院,恩施 445000;平顶山市第一人民医院眼科,平顶山 467000
文献出处:
引用格式:
[1]宋云河;张英哲;林凤彬;聂昕;施继光;陈太峰;梁小红;王贞玉;魏孟欢;陈姝宇;张秀兰-.PEI联合房角分离术及房角切开术治疗中晚期PACG疗效及安全性评估)[J].中华实验眼科杂志,2022(04):334-339
A类:
房角切开术,超声乳化白内障摘出,PEI+GSL+GT,超声乳化白内障摘出术
B类:
房角分离术,中晚期,PACG,疗效及安全性,安全性评估,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有效性和安全性,观察性研究,中山大学,眼科,随访时间,Goldmann,压平,眼压计,计测,手术前后,ETDRS,视力表,最佳矫正视力,BCVA,LogMAR,手术并发症,手术成功率,不使用,抗青光眼药物,mmHg,kPa,抗青光眼手术,无光,光感,术后眼压,压药,术后并发症,前房积血,压升,角膜水肿,低眼压,手术安全性,手术疗法,微创青光眼手术
AB值:
0.212463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