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站-论文投稿智能助手
典型文献
综合模型法评估黄河三角洲湿地景观连通性
文献摘要:
景观连通性是区域生态系统功能完整的重要表征.连通性的评估对生态系统管理和保护规划有重要意义.综合常用的景观连通性评估模型,即最小耗费距离模型与电路理论模型,根据生态网络构建的一般范式,采取两种不同阻力面赋值方案,对黄河三角洲的湿地景观连通性进行评估,并对比分析了两种模型的基本原理、工作性能、分析尺度等.结果 表明:最小耗费距离模型能够识别最优生态廊道,为景观连通性评估提供基本模式.电路理论则能扩展到潜在生态廊道和关键生态点的量化识别,能确定具有生态功能的"夹点"和障碍区的空间位置.综合两种模型,可以量化评估黄河三角洲湿地景观连通性,空间化三角洲湿地保护恢复的管理目标,即潜在廊道和关键生态节点,为区域生态系统功能评估和管理提供精准的数据支持.
文献关键词:
最小耗费距离模型;电路理论;景观连通性;黄河三角洲湿地
作者姓名:
吴钰茹;吴晶晶;毕晓丽;栗云召;肖鲁湘
作者机构:
中国科学院烟台海岸带研究所,烟台264003;中国科学院大学,北京101400;广州城市信息研究所有限公司,广州510665;鲁东大学,烟台264003
文献出处:
引用格式:
[1]吴钰茹;吴晶晶;毕晓丽;栗云召;肖鲁湘-.综合模型法评估黄河三角洲湿地景观连通性)[J].生态学报,2022(04):1315-1326
A类:
B类:
综合模型,模型法,黄河三角洲湿地,湿地景观,景观连通性,区域生态,生态系统功能,生态系统管理,保护规划,最小耗费距离模型,电路理论,生态网络构建,阻力面,赋值,工作性能,分析尺度,优生,生态廊道,基本模式,生态点,量化识别,生态功能,夹点,空间位置,量化评估,空间化,湿地保护恢复,管理目标,生态节点,功能评估,供精
AB值:
0.281158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