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文献
基于土地利用变化的生态廊道识别和建设成本研究——以南京东郊地区为例
文献摘要:
快速城市化和土地利用变化带来景观破碎化、连通性下降等问题,对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生态网络建设带来严重威胁.保护已有的重要生态空间,并对部分非生态空间进行调整,进而构建连通性较高的生态廊道,是促进生态网络建设和保障区域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以南京东郊紫金山-青龙山地区为案例,通过最小累积阻力模型模拟潜在生态过程,揭示2000年和2015年两条生态廊道的位置、走向及其变化,分析廊道内土地利用变化格局,从土地利用调整的角度,核算生态廊道建设费用.结果表明,2000年和2015年生态廊道位置和走向变化明显,由紫金山和青龙山两个生态斑块的北部向南部地区转移,耕地、林地向城镇用地转变是导致生态廊道位置和走向变化的主要原因.2000年廊道内城镇用地扩张明显,占用大量耕地和林地,而2015年廊道内水域、林地等生态空间占比较大,土地利用结构较为稳定,更适宜作为当前的优选生态廊道.受建设用地增长等因素影响,从2000—2015年,通过土地利用调整构建连续性生态廊道的成本显著增加,2000年生态廊道的成本增长较2015年生态廊道更为显著,表明2015年生态廊道更适宜作为当前生态廊道构建的空间载体.随着生态廊道宽度的增加,其建设成本显著提高,200 m宽的生态廊道兼具生态保护的适宜性和土地利用调整的经济合理性,可作为生态廊道建设的主要空间范围.研究揭示了区域生态廊道的变化和成因,确定了具有较高适宜性的优选生态廊道,从土地利用调整的视角核算了生态廊道建设的成本,为促进高度城市化地区生态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参考.
文献关键词:
土地利用变化;生态过程;生态廊道;宽度;最小累积阻力模型;城市化地区
中图分类号:
作者姓名:
李平星;邹露
作者机构:
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江苏 南京 210008;中国科学院流域地理学重点实验室,江苏 南京 210008
文献出处:
引用格式:
[1]李平星;邹露-.基于土地利用变化的生态廊道识别和建设成本研究——以南京东郊地区为例)[J].生态环境学报,2022(02):277-285
A类:
B类:
土地利用变化,生态廊道,建设成本,京东,东郊,快速城市化,景观破碎化,连通性,生物多样性保护,生态网络,网络建设,生态空间,保障区域,区域可持续发展,紫金山,青龙山,龙山地区,最小累积阻力模型,模型模拟,生态过程,变化格局,建设费,走向变化,生态斑块,南部地区,林地,内城,城镇用地扩张,水域,土地利用结构,更适宜,建设用地,前生,廊道构建,空间载体,适宜性,经济合理,空间范围,区域生态,高适,高度城市化,城市化地区
AB值:
0.263157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