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站-论文投稿智能助手
典型文献
HCO3−和灌溉方式对水稻铁吸收和利用的交互影响
文献摘要:
[目的]膜下滴灌水稻是一项兼顾高产和节水潜力的水稻栽培技术.然而,在石灰性土壤上膜下滴灌水稻经常表现出缺铁(Fe)黄化症状.前期研究发现,在滴灌条件下HCO3?对水稻Fe吸收的抑制强度弱于淹灌,但内在机制并不清楚.本文主要探讨HCO3?对两种灌溉型水稻土壤DTPA-Fe浓度、水稻木质部伤流液pH值、Fe吸收和利用的影响.[方法]在两种灌溉水稻[淹灌(FI)和覆膜滴灌(DI-PFM)]处理下设四种灌溉水HCO3?浓度处理(0,2,10和40 mmol/L HCO3?,分别表示为BC-0,BC-2,BC-10和BC-40).[结果]DI-PFM土壤DTPA-Fe含量显著低于FI.随着HCO3?浓度增加,土壤pH增加,而土壤DTPA-Fe浓度呈降低趋势.水稻木质部伤流液pH值随灌溉水中HCO3?浓度的增加而增加,FI处理水稻木质部汁液pH值显著高于DI-PFM.水稻叶片和根系质外体铁浓度均随HCO3?浓度的上升表现为先减少后增加的趋势,在BC-40处理下最高.两种灌溉型水稻叶片活性铁浓度、共质体铁浓度、水稻生物量和全铁积累量均随HCO3?浓度的上升而降低,但DI-PFM处理下这些参数的降幅小于FI.水稻根系和叶片中共质体Fe与质外体Fe浓度比值随HCO3?浓度的增加而降低,FI处理水稻根系和叶片中共质体Fe与质外体Fe浓度比值大于DI-PFM.[结论]HCO3?引起水稻木质部伤流液pH升高影响水稻铁吸收和利用,但HCO3?并不是造成滴灌水稻缺铁的主要因子.石灰性土壤上滴灌水稻缺铁的主要原因可能仍是因为土壤铁有效性低引起的.
文献关键词:
质外体铁;HCO3-;铁吸收和利用;共质体铁;木质部伤流液
作者姓名:
张新疆;王祥斌;刘玲慧;危常州
作者机构:
石河子大学 农业资源与环境系,新疆 石河子832000;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绿洲生态农业重点实验室,新疆 石河子832000
文献出处:
引用格式:
[1]张新疆;王祥斌;刘玲慧;危常州-.HCO3−和灌溉方式对水稻铁吸收和利用的交互影响)[J].中国水稻科学,2022(04):419-427
A类:
铁吸收和利用,木质部伤流液,质外体铁,共质体铁
B类:
HCO3,灌溉方式,交互影响,膜下滴灌,灌水,节水潜力,水稻栽培技术,石灰性土壤,出缺,缺铁,黄化,前期研究,淹灌,内在机制,水稻土壤,DTPA,灌溉水,FI,覆膜滴灌,DI,PFM,下设,BC,处理水,汁液,稻叶,根系,先减,活性铁,生物量,全铁,高影响,响水
AB值:
0.173543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