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站-论文投稿智能助手
典型文献
粳稻穗部不同部位籽粒产量相关性状差异及其与内源激素的相关性
文献摘要:
[目的]根据灌浆期水稻内源激素水平解析稻穗不同部位籽粒产量性状的差异.[方法]以相同环境下种植的嘉58等6个浙江省常规粳稻品种为实验材料,将稻穗籽粒按一次枝梗在主穗上的节点划分为稻穗上部、中部和下部籽粒,测定了不同部位籽粒水杨酸(SA)、脱落酸(ABA)、吲哚乙酸(IAA)和生物量的动态变化及收获后籽粒千粒重、整精米率、长宽比、胶稠度和碱消值等相关性状.[结果]籽粒在灌浆期内0~35 d处于持续增重状态,且表现为上部>中部>下部,花后35 d各品种不同部位籽粒生物量的变异系数为1.66%~10.26%,35 d以后不同部位籽粒生物量的差距逐渐缩小但仍有差异,籽粒成熟后千粒重仍表现为上部籽粒(25.08~33.88 g)>中部(24.04~32.49 g)>下部(23.46~31.78 g);不同部位间籽粒整精米率与长宽比略有差异,且千粒重与长宽比呈极显著正相关(r=0.89,P<0.01),与整精米率呈极显著负相关(r=?0.68,P<0.01);在胶稠度、碱消值方面,品种间的差异显著大于部位间的差异;三种内源激素在不同部位籽粒中的差异均较为显著,且SA差异最为稳定,全周期不同部位间籽粒SA含量变异系数为0.59%~25.90%,ABA和IAA变异系数依次为1.35%~66.25%和0.16%~81.04%.不同部位SA含量在灌浆初期与末期正相反,前期表现为上部籽粒>中部>下部,末期却表现为下部籽粒>中部>上部.[结论]不同部位籽粒的内源激素及产量等相关性状差异均较为显著,激素含量差异以SA最为稳定.SA与ABA和IAA分别呈显著正相关(r=0.54,P<0.05)和极显著正相关(r=0.59,P<0.01),与千粒重呈显著负相关(r=?0.53,P<0.05),其与长宽比和整精米率也分别为极显著负相关(r=?0.66,P<0.01)和极显著正相关(r=0.95,P<0.01).
文献关键词:
粒位;籽粒生物量;内源激素;差异性;相关性
作者姓名:
郑小龙;周菁清;滕颖;章林平;邵雅芳;胡培松;魏祥进
作者机构:
江西农业大学 农学院, 南昌 330045;中国水稻研究所, 杭州 314001;浙江环境监测工程有限公司, 杭州 310015;江苏省常州市金坛区种植业技术推广中心, 江苏 常州 213200
文献出处:
引用格式:
[1]郑小龙;周菁清;滕颖;章林平;邵雅芳;胡培松;魏祥进-.粳稻穗部不同部位籽粒产量相关性状差异及其与内源激素的相关性)[J].中国水稻科学,2022(01):43-54
A类:
水稻内源激素
B类:
稻穗,穗部,不同部位,籽粒产量,产量相关性状,灌浆期水稻,激素水平,产量性状,下种,常规粳稻,粳稻品种,实验材料,枝梗,节点划分,水杨酸,SA,脱落酸,ABA,吲哚乙酸,IAA,千粒重,整精米率,长宽比,胶稠度,碱消值,增重,籽粒生物量,种间,种内,全周期,灌浆初期,正相反,激素含量,含量差异,粒位
AB值:
0.246239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