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文献
2020年冬季大亚湾西南海域主要渔业生物碳氮稳定同位素研究
文献摘要:
为了解大亚湾西南海域食物网的营养结构特征,本研究于2020年1月份使用底拖网采集了该海域的渔业生物,并分析了35种主要渔业生物的碳氮稳定同位素值.根据δ13C和δ15N值,计算出该海域食物网6种营养结构的生态指标和主要渔业生物的营养级,并绘制了连续营养谱.本次调查渔业生物主要为鱼类和虾蟹类,鱼类的 δ13C和 δ15N值范围分别为–17.63‰ ~ –14.85‰和12.92‰~15.46‰,平均值分别为–16.47‰和13.80‰;虾蟹类的 δ13C和 δ15N值范围分别为–17.67‰ ~ –15.51‰和11.05‰~12.62‰,平均值分别为–16.30‰和11.85‰.根据δ15N值,用相加模型(trophic position by the additive model,TPA)和缩比模型(trophic position by the scaled model,TPS)分别计算了主要渔业生物的营养级,结果显示两个模型计算的结果无显著性差异(P>0.1),呈现鱼类平均营养级>虾蟹类的趋势.本研究发现大亚湾西南海域食物网初始食物来源较为单一,存在食物链营养层级较少和长度不足,食物网营养级多样性较低和营养结构冗余程度高的现象.与30多年前相比,大亚湾近年高营养级生物量减少,食物网结构由复杂趋向简单化,生态系统稳定性较差.本研究结果不仅为了解大亚湾食物网结构组成提供了基础资料,也为保护大亚湾渔业资源,维持生态系统结构的稳定性提供参考依据.
文献关键词:
大亚湾;渔业生物;碳氮稳定同位素;营养结构
中图分类号:
作者姓名:
张婉茹;刘庆霞;黄洪辉;覃晓青;李佳俊;陈建华
作者机构:
江苏海洋大学海洋科学与水产学院, 江苏 连云港 222005;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南海水产研究所, 广东省渔业生态环境重点实验室, 广东 广州 510300;南方海洋科学与工程广东省实验室(广州), 广东 广州 511485
文献出处:
引用格式:
[1]张婉茹;刘庆霞;黄洪辉;覃晓青;李佳俊;陈建华-.2020年冬季大亚湾西南海域主要渔业生物碳氮稳定同位素研究)[J].热带海洋学报,2022(03):147-155
A类:
B类:
大亚湾,南海,海域,渔业生物,生物碳,碳氮稳定同位素,营养结构,底拖网,13C,15N,生态指标,连续营养谱,鱼类,虾蟹类,相加,trophic,position,by,additive,model,TPA,缩比模型,scaled,TPS,果无,平均营养级,食物来源,食物链,余程,生物量,食物网结构,简单化,生态系统稳定性,结构组成,基础资料,渔业资源,生态系统结构
AB值:
0.268352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