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站-论文投稿智能助手
典型文献
自然保护地农民权利保护模式的类型化建构
文献摘要:
当前我国对自然保护地农民所采取的无差别的生态移民搬迁、资源权利限制、生态保护补偿标准致使农民生存和发展权不当丧失、经济和政治权利过度限缩.基于自然保护地分级管理分区管控的管理体制与农民第一性权利到第二性权利的权利谱系,对农民权利进行类型化保护具有可行性.在不同自然保护地领域,建议以继续居留权保障农民的第一性权利(生存权),以共同管理权弥补农民的第二性权利(政治权利).在同一自然保护地内部,核心保护区内建议以生态保护补偿权弥补农民的第一性权利(生存权)与第二性权利(经济权),一般控制区内建议以传统资源权和特许经营权保障农民的第一性权利(发展权)与第二性权利(经济权).
文献关键词:
自然保护地;农民;类型化保护;分层管理;分区管控
作者姓名:
刘梦
作者机构:
东南大学 法学院,江苏南京 211189
引用格式:
[1]刘梦-.自然保护地农民权利保护模式的类型化建构)[J].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06):105-112
A类:
B类:
自然保护地,农民权利,权利保护,保护模式,类型化建构,无差别,生态移民,移民搬迁,权利限制,生态保护补偿,补偿标准,发展权,政治权利,限缩,分级管理,管理分区,分区管控,第一性,第二性,类型化保护,护具,居留权,生存权,共同管理权,核心保护区,内建,经济权,控制区,传统资源,特许经营权,分层管理
AB值:
0.347263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