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文献
制度空间视角下自然保护地与人类活动的冲突与协调——以雅鲁藏布大峡谷自然保护区为例
文献摘要:
自然保护地与人类活动的冲突与协调已成为中国自然保护地体系建设中亟需解决的关键问题.本文从制度空间的视角构建了自然保护地与人类活动冲突分析框架,并以雅鲁藏布大峡谷自然保护区为例,分析了制度空间下冲突演变过程、类型及表征,进而提出优化调控路径.研究发现:①不同社会经济发展阶段需要形成与之相匹配的保护地制度空间,当原保护地制度空间无法满足新阶段保护地与人类活动的动态发展关系时,即会引发空间冲突;②自然保护地与人类活动冲突遵循从隐形冲突向显性冲突的发展过程,并表现出不同的冲突类型;③雅鲁藏布大峡谷自然保护区与人类活动关系整体处于隐性冲突阶段,表现在城镇化建设冲突、产业限制冲突和边防管控冲突3个方面.通过新的保护地分类制度建设、外部边界调整和内部功能分区来优化空间配置,并进行合理的制度调控,有利于推动此类问题的解决并促进保护地制度空间优化和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共赢.
文献关键词:
自然保护地;人类活动;制度;制度空间;空间冲突;雅鲁藏布大峡谷
中图分类号:
作者姓名:
王琦;王辉;虞虎
作者机构:
辽宁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大连116029;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北京100101
文献出处:
引用格式:
[1]王琦;王辉;虞虎-.制度空间视角下自然保护地与人类活动的冲突与协调——以雅鲁藏布大峡谷自然保护区为例)[J].资源科学,2022(10):2125-2136
A类:
B类:
制度空间,空间视角,下自,人类活动,雅鲁藏布大峡谷,自然保护区,自然保护地体系,冲突分析,下冲,优化调控,调控路径,经济发展阶段,动态发展,发展关系,空间冲突,隐形,冲突类型,隐性冲突,在城镇,城镇化建设,边防,外部边界,功能分区,空间配置,空间优化,区域可持续发展
AB值:
0.205747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