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站-论文投稿智能助手
典型文献
长春胺对非动脉炎性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大鼠模型视神经保护作用及其机制
文献摘要:
目的:研究长春胺对非动脉炎性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NAION)大鼠模型的潜在神经保护作用.方法:90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单纯模型组、造模羧甲基纤维素钠灌胃组(NaCMC)组、长春胺组、造模PI3K抑制剂LY294002玻璃体腔注射(IVT LY)+长春胺组、造模DMSO玻璃体腔注射(IVT DMSO)+长春胺组.对各组进行眼底照相,眼底荧光血管造影,血清一氧化氮(N0)浓度检测,HE染色观察视网膜形态,甲苯胺蓝染色观察视神经轴突形态,免疫荧光染色计数视网膜神经节细胞(RGCs),实时定量PCR检测p-AKT、eNOS含量.结果:rNAION大鼠(rNAION)造模成功后第1天即可见大鼠视盘水肿,边界模糊.造模后第28天,长春胺组的NO浓度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单纯模型组及NaCMC组.与单纯模型组相比,长春胺组RGCs数量明显增加(P<0.05),p-AKT、eNOS含量明显增加(P<0.05).IVT LY+长春胺组RGCs数量及p-AKT、eNOS含量较长春胺组明显减少(P<0.05).结论:长春胺可能通过PI3K/AKT/eNOS信号通路发挥视神经保护作用,有望成为NAION的有效治疗药物.
文献关键词:
非动脉炎性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长春胺;视网膜神经节细胞;神经保护
作者姓名:
付梅;李璐;梁超群;苏钰;刘珏君;陈长征
作者机构:
武汉大学人民医院眼科中心 湖北 武汉430060
引用格式:
[1]付梅;李璐;梁超群;苏钰;刘珏君;陈长征-.长春胺对非动脉炎性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大鼠模型视神经保护作用及其机制)[J].武汉大学学报(医学版),2022(01):34-39
A类:
rNAION,LY+
B类:
长春胺,非动脉炎性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大鼠模型,视神经保护,神经保护作用,羧甲基纤维素钠,灌胃,NaCMC,PI3K,LY294002,玻璃体腔注射,IVT,DMSO,眼底照相,眼底荧光血管造影,一氧化氮,N0,浓度检测,HE,甲苯胺蓝染色,经轴,轴突,免疫荧光染色,视网膜神经节细胞,RGCs,实时定量,AKT,eNOS,视盘水肿,边界模糊,正常对照,治疗药物
AB值:
0.173852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