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文献
山西裂谷带北部地壳速度结构双差成像及其发震构造分析
文献摘要:
山西裂谷带是华北克拉通差异性破坏的过渡区域,其结构和发震构造对于认识该区域的动力学机制和发震机制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地震双差层析成像方法对山西裂谷带北部地壳速度结构进行成像,得到该区域的速度结构图像及发震构造.结果显示:①山西裂谷带北部地震震源深度较浅,断裂构造复杂;在地壳浅部,速度异常与地形构造相吻合;②在中下地壳,速度结构开始主要受到火山下方物质的影响,呈现部分低速异常;③在山西裂谷带两侧,太行山脉相较于吕梁山脉有着更浅的山根,吕梁山脉北端下方存在明显的高速异常,可能与华北克拉通的差异性破坏存在关系.
文献关键词:
山西裂谷带;地壳速度结构;双差层析成像;发震构造
中图分类号:
作者姓名:
李哲;郑勇
作者机构: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地球物理与空间信息学院,湖北武汉430074
文献出处:
引用格式:
[1]李哲;郑勇-.山西裂谷带北部地壳速度结构双差成像及其发震构造分析)[J].地震研究,2022(04):509-516
A类:
山西裂谷带,双差成像
B类:
地壳速度结构,发震构造,构造分析,华北克拉通,过渡区域,动力学机制,发震机制,双差层析成像,成像方法,结构图,地震震源,震源深度,较浅,断裂构造,构造复杂,速度异常,地形构造,相吻合,下地壳,火山,山下,方物,低速异常,太行山脉,吕梁山,山根,北端,端下,高速异常
AB值:
0.273962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