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文献
Cu含量对UNS S33207特超级双相不锈钢组织、抗菌性和耐蚀性的影响
文献摘要:
通过向UNS S33207特超级双相不锈钢中添加不同含量的Cu并经固溶加抗菌时效处理,制备不同类抗菌特超级双相不锈钢材料.利用光学显微镜(OM)、扫描电镜(SEM)、透射电镜(TEM)、覆膜法、ICP-MS质谱检测仪、电化学测试等方法研究Cu含量对UNS S33207组织、抗菌性和耐蚀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富铜相析出量随着Cu含量的增加而增多;当Cu含量低于2.55%(质量分数)时,富铜相优先在铁素体及相界析出,进一步增加Cu含量,奥氏体也会析出富铜相;铁素体中析出的富铜相的尺寸为几十纳米,形态呈球状或椭球状,具有稳定的FCC结构,与基体为非共格关系.随Cu含量的增加,Cu离子溶出率增大,抗菌性能提高,且其抗菌率随与菌液作用时间的延长而增大.富铜相会成为钝化膜中的薄弱点,其含量越多,耐蚀性能越差,因此,在确保正常相关性能时,Cu含量要适当.
文献关键词:
特超级双相不锈钢;Cu含量;富铜相;抗菌性能;耐蚀性能
中图分类号:
作者姓名:
向红亮;饶少辉;郑开魁;刘东
作者机构:
福州大学机械工程及自动化学院,福建福州,350108;中国福建光电信息科学与技术创新实验室(闽都创新实验室),福建福州,350108;福州大学先进制造学院,福建晋江,362200
文献出处:
引用格式:
[1]向红亮;饶少辉;郑开魁;刘东-.Cu含量对UNS S33207特超级双相不锈钢组织、抗菌性和耐蚀性的影响)[J].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2(08):2886-2897
A类:
S33207
B类:
UNS,特超级双相不锈钢,固溶,时效处理,不锈钢材料,利用光,光学显微镜,OM,透射电镜,TEM,覆膜,膜法,ICP,质谱检测,检测仪,电化学测试,富铜相,析出量,铁素体,相界,奥氏体,球状,椭球,FCC,共格,离子溶出,溶出率,抗菌性能,性能提高,抗菌率,菌液,作用时间,相会,钝化膜,薄弱点,耐蚀性能,保正,相关性能
AB值:
0.289214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