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文献
黔西南泥堡金矿床构造特征及其控矿作用
文献摘要:
位于扬子板块西南缘的右江盆地是我国卡林型金矿的集中分布区之一,素有滇-黔-桂"金三角"之称.泥堡金矿是右江盆地西北侧一个大型矿床,矿区构造主要有NEE向泥堡背斜、二龙抢宝背斜和同方向的F1、F3、F4、F5和F9断层,以及产于F1断层下盘的层间破碎带等.详细构造调查和新近勘查资料的综合研究表明:F1、F5和F9为逆冲断层,F3和F4为正断层,二龙抢宝背斜属断展褶皱.由F1、F5、F9逆冲断层以及二龙抢宝背斜所组成的NEE向冲断-褶皱构造是矿区主要控矿构造,其次为F1断层下盘的层间破碎带控矿.其中,F1断层中赋存有占全区资源储量80%的Ⅲ号主矿体,是矿区最主要的导矿和容矿构造,且断层倾向上由陡变缓部位为有利的赋矿部位.区内构造活动先后经历了早期挤压、中期拉张和晚期再次拉张的作用过程.其中,前两期构造活动与金成矿关系密切,分别控制了泥堡矿区第一期和第二期成矿,两期成矿的构造作用环境可能分别对应于燕山早期的挤压和燕山晚期的伸展.晚期构造作用形成的F3正断层破坏矿体并造成了上盘矿体断失.F1断层中的矿体具有向西侧伏特点,F3正断层铅直地层断距约400 m,因此,F1断层西段的深边部和F3断层的上盘可作为矿区今后的探矿方向.
文献关键词:
冲断-褶皱构造;构造控矿;矿体侧伏;黔西南泥堡金矿床
中图分类号:
作者姓名:
蔡明海;肖俊杰;彭振安;胡志戍;李晔;胡鹏飞
作者机构:
广西大学 资源环境与材料学院,广西 南宁 530004
文献出处:
引用格式:
[1]蔡明海;肖俊杰;彭振安;胡志戍;李晔;胡鹏飞-.黔西南泥堡金矿床构造特征及其控矿作用)[J].大地构造与成矿学,2022(01):48-62
A类:
黔西南泥堡金矿床
B类:
构造特征,控矿作用,扬子板块,西南缘,右江盆地,卡林型金矿,分布区,金三角,西北侧,矿区,NEE,背斜,二龙,同方向,F3,F4,F5,F9,产于,下盘,破碎带,构造调查,新近,勘查,查资料,综合研究,逆冲断层,正断层,断展褶皱,褶皱构造,控矿构造,赋存,存有,资源储量,主矿体,容矿构造,陡变,构造活动,拉张,作用过程,两期,金成,成矿关系,第一期,第二期,构造作用,作用环境,应于,燕山晚期,伸展,上盘,西侧,伏特,铅直,断距,西段,探矿,构造控矿,矿体侧伏
AB值:
0.371431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