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文献
司法人工智能:风险、定位与法律规制——以上海"206"刑事办案辅助系统为例
文献摘要:
司法人工智能的广泛运用,提高了司法效率,有助于司法公正.但高度智能化、自动化的人工智能,干扰了法定司法原则与司法模式的适用,带来了一些法律风险.法院独立行使审判权原则受到人工智能冲击,算法的偏见和不透明影响司法公正与公开,人工智能对公权力机关办案能力的强化,使得传统稳定的诉讼三角结构面临失衡风险.对司法人工智能定位的偏颇是出现这些风险的主要原因.司法人工智能须坚持辅助性定位,治理其需秉持"法治归化技术"的思路.应通过贯彻司法责任制和限定人工智能的运用情境来强化法院独立行使审判权原则;要推动建设算法公开机制以加强司法公开;用人工智能充分保障当事人权利,提升其诉讼能力,可尽量使诉讼结构保持平衡.
文献关键词:
司法人工智能;定位;法治归化;法律规制
中图分类号:
作者姓名:
刘子凡
作者机构: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法学院,广西桂林 541200
文献出处:
引用格式:
[1]刘子凡-.司法人工智能:风险、定位与法律规制——以上海"206"刑事办案辅助系统为例)[J].西昌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03):52-56
A类:
法治归化
B类:
司法人工智能,法律规制,刑事办案,辅助系统,司法效率,司法公正,司法原则,司法模式,法律风险,法院,独立行使,审判权,偏见,公权力,三角结构,结构面,智能定位,偏颇,辅助性,司法责任制,定人,算法公开,公开机制,司法公开,充分保障,当事人,人权,诉讼能力,诉讼结构,结构保持,保持平衡
AB值:
0.367324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