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文献
大动脉转位合并房室传导阻滞患者的临床特征分析
文献摘要:
目的:回顾性分析大动脉转位患者合并房室传导阻滞(AVB)的类型、特征及其他心律失常合并情况.方法:收集2003年1月至2020年1月我院45例合并AVB的大动脉转位患者(男性26例,女性19例)的临床资料,分析大动脉转位类型、超声Van Praagh分型、外科术前/术后发生AVB情况,其他心律失常的分布、治疗及随访情况.结果:45例患者平均入院年龄(30.6±18.7)岁,发现AVB时的年龄为(26.3±17.9)岁.发生AVB的大动脉转位患者以矫正型大动脉转位为主,占75.6%(34例),24.4%(11例)为右位心;超声Van Praagh分型多为SLL型占75.6%(34例),13.3%(6例)合并窦性心动过缓,11.1%(5例)合并房性心动过速,合并心房颤动、心房扑动和非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NSVT)者均占6.7%(各3例),2.2%(1例)合并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心室颤动.外科术前/术后出现AVB者为24/21例.35例植入起搏器患者中随访30例,平均随访时间(5.8±6.5)年,死亡7例,其中6例(6/30,20.0%)患者因心力衰竭加重死亡,1例患者在起搏器导线断裂后猝死.10例未植入起搏器患者中随访9例,患者平均随访时间(9.7±6.6)年.1例三度AVB患者拒绝植入起搏器,出院6年后猝死,3例三度AVB和3例一度AVB的患者无变化,2例二度AVB的患者进展为高度或三度AVB.结论:发生AVB的大动脉转位患者以矫正型大动脉转位为主,少数为右位心,可合并多种心律失常.外科术前、术后出现AVB的患者大致各占一半,起搏器治疗可预防猝死,但心力衰竭死亡率达20.0%.
文献关键词:
大动脉转位;房室传导阻滞;起搏器植入;特征性分析
中图分类号:
作者姓名:
张硕;李晓飞;王钊;宁小晖;樊晓寒
作者机构:
100037 北京市,中国医学科学院 北京协和医学院 国家心血管病中心 阜外医院 心律失常中心 心血管疾病国家重点实验室
文献出处:
引用格式:
[1]张硕;李晓飞;王钊;宁小晖;樊晓寒-.大动脉转位合并房室传导阻滞患者的临床特征分析)[J].中国循环杂志,2022(05):477-481
A类:
Praagh
B类:
房室传导阻滞,临床特征分析,AVB,他心,心律失常,我院,Van,矫正型大动脉转位,右位心,SLL,窦性心动过缓,房性心动过速,心房颤动,心房扑动,非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NSVT,心室颤动,随访时间,心力衰竭加重,导线断裂,猝死,三度,二度,起搏器植入,特征性分析
AB值:
0.16996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