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站-论文投稿智能助手
典型文献
早期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患者血浆代谢组学研究
文献摘要:
目的:通过代谢组学方法研究早期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患者血浆内源性代谢物的变化,寻找与该疾病密切相关的生物标志物.方法:选取经冠状动脉造影确诊的患者120例,分为早期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组[定量分析(QCA)测定冠状动脉狭窄<50%,n=60]和对照组(冠状动脉造影未发现任何可辨认的斑块或狭窄,n=60),采用液相色谱-四级杆飞行时间质谱(liquid chromatography quadrupole time-of-flight mass spectrometry,LC-QTOF/MS)联用技术对所有患者的血浆样品进行非靶向代谢组学分析,利用多变量结合单变量统计分析方法筛选差异代谢物.结果:早期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组和对照组的血浆代谢轮廓呈现明显分离,表明两组代谢物发生了显著变化.正、负离子模式下,共筛选并鉴定出42个差异代谢物.与对照组相比,早期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组血浆中鞘氨醇、棕榈酸、磷脂酰胆碱(PC)(14:0/14:0)和甘油单酯(MG)(18:2)等24种代谢物的含量显著升高,而溶血磷脂酰胆碱(LysoPC)(18:1)、溶血磷脂酰乙醇胺(LysoPE)(18:2)、磷脂酰甘油(PG)(18:0/0:0)和甘油二酯(DG)(36:3)等18种物质的含量明显降低.结论:基于LC-QTOF/MS的代谢组学方法是发现早期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潜在生物标志物的有效手段.这些标志物不仅加深了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发病机制的认识,还为疾病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与方法.
文献关键词:
早期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代谢组学;生物标志物;液相色谱-四级杆飞行时间质谱
作者姓名:
孙萌;刘伟;刘海霞;于波
作者机构:
150081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 心内科 心肌缺血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文献出处:
引用格式:
[1]孙萌;刘伟;刘海霞;于波-.早期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患者血浆代谢组学研究)[J].中国循环杂志,2022(01):24-30
A类:
早期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甘油单酯
B类:
血浆代谢组学,组学研究,内源性代谢物,取经,冠状动脉造影,QCA,冠状动脉狭窄,现任,可辨认,斑块,四级杆飞行时间质谱,liquid,chromatography,quadrupole,flight,mass,spectrometry,LC,QTOF,联用技术,非靶向代谢组学,代谢组学分析,多变量,变量统计,统计分析方法,差异代谢物,代谢轮廓,负离子,子模式,鞘氨醇,棕榈酸,MG,溶血磷脂酰胆碱,LysoPC,磷脂酰乙醇胺,LysoPE,PG,甘油二酯,DG,潜在生物标志物,还为,诊断和治疗,思路与方法
AB值:
0.2224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