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站-论文投稿智能助手
典型文献
现浇混凝土桩冲击成孔孔底沉渣机理研究
文献摘要:
当前沉渣厚度的界定仍停留在经验阶段,其机理研究还不够完善.为此,利用模型试验方法对水下灌注混凝土桩底沉渣特性进行研究,得到桩孔泥浆重度、混凝土块体沉降速率的分布特征及沉渣上界面形态,并采用理论分析的方法提出沉渣形成的机理.研究结果表明:(1)桩孔中泥浆重度随深度增加而增大,增速呈现分段特征;(2)混凝土拌和料团块在桩孔泥浆中的沉降速率分为快速增加、近似恒速增加和急速减小至滞停3个阶段,混凝土模拟团块沉降速率和最终停滞深度与重度、粒径、形状规则程度呈现正相关;(3)沉渣上界面呈漏斗状,拌和料脱离导管口冲入泥浆内会将泥浆向周围排挤;(4)灌注桩孔底沉渣形成机理是一个多相流体介质和塑性体介质与工艺紧密相关的综合问题,准流体静定分析表明,水下现浇混凝土桩底是否形成沉渣与导管管径、料斗盛料量和桩孔深度有关.
文献关键词:
现浇混凝土桩;沉渣厚度;沉降速率;模型试验;静力分析
作者姓名:
邓荣贵;孙怡;孟仁帆;程刚;刘远程;王园园
作者机构:
西南交通大学土木工程学院,成都 610031
文献出处:
引用格式:
[1]邓荣贵;孙怡;孟仁帆;程刚;刘远程;王园园-.现浇混凝土桩冲击成孔孔底沉渣机理研究)[J].铁道标准设计,2022(03):105-112
A类:
现浇混凝土桩
B类:
冲击成孔,沉渣厚度,仍停留,模型试验,水下灌注,灌注混凝土,桩底沉渣,桩孔,泥浆,混凝土块,块体,沉降速率,上界,界面形态,拌和,团块,恒速,急速,土模,停滞,形状规则,面呈,漏斗状,管口,冲入,排挤,灌注桩,形成机理,一个多,多相流体,流体介质,塑性体,综合问题,静定,管管,管径,料斗,料量,孔深,静力分析
AB值:
0.35866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