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文献
马克思主义人学视域人工智能的再审视
文献摘要:
人工智能从产生到现在仅有60多年,但因其产生的社会巨变却越发深刻.人工智能逐渐从生产领域走向人们的日常生活,已经成为现代社会科技进步的标志之一,并正在引导和改变着人类的生存、生产、生活方式.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时代精神的精华,是解决时代问题的科学理论指导.马克思主义人学思想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基因工程等的发展使人的存在方式发生巨大变革,但也不乏人工智能威胁论、技术决定论,以及关于人工智能是否具有人的自我意识与主体性的争论,等等.因此,马克思主义人学思想有责任、有能力去解答这些争论.当人工智能技术开始"飞入寻常百姓家",人工智能机器人就不再是一个机械工具,而是一种具有拟人化能力的智能人.智能时代人机关系发生的深刻变化最终带给人类的是"奴役"还是"共存"?关于这个问题,应立足于马克思主义人学思想,探讨人工智能技术对人的实践、自由、本质、价值、发展方面的影响,以人学视角把握当代人机关系,思考当代人工智能对人的现实意义,构建未来人工智能新思路.
文献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人学;人工智能;人机关系;哲学审视
中图分类号:
作者姓名:
赵阳;张竑
作者机构:
中共黑龙江省委党校 黑龙江 哈尔滨 150080
文献出处:
引用格式:
[1]赵阳;张竑-.马克思主义人学视域人工智能的再审视)[J].现代交际,2022(01):25-31
A类:
B类:
人学视域,再审视,巨变,生产领域,社会科技,科技进步,马克思主义哲学,时代精神,精华,时代问题,科学理论指导,马克思主义人学思想,马克思主义理论,基因工程,人的存在方式,大变革,不乏,智能威胁,威胁论,技术决定论,自我意识,想有,有责,解答,飞入,寻常百姓,百姓家,人工智能机器人,拟人化,智能时代,人机关系,带给,奴役,当代人,哲学审视
AB值:
0.317041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