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文献
地震走时层析成像方法在研究强震孕震、发生机制中的应用
文献摘要:
选取1950年以来中国大陆内部发生的数十次6.0级以上强震的孕震、发震机制研究实例,本文回顾总结了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对强震的发生与地壳介质结构不均匀性关系的研究进展情况,分析了不同研究方法的优点和存在的问题.相对定位方法获取精确的余震震源位置和地震层析成像方法,获得震源区高分辨率的三维速度结构是目前研究强震孕震构造和发震机制的主要手段.与流体触发俯冲带强震机制不同,大陆强震多发生于易于积累应力的高速块体内部或高低速块体过渡区域,中下地壳的低速高导层的弱化作用是触发强震的主要因素.深入了解发震地区的地壳介质结构、发震构造和地震活动的关系,可以为预测地震的发生和防震减灾提供重要的参考数据.
文献关键词:
中国内陆;地震层析成像;速度结构;孕震构造;发震机制
中图分类号:
作者姓名:
李洪丽;刘财;田有;闫冬;李志强
作者机构:
吉林大学地球探测科学与技术学院,长春 130026;长白山火山综合地球物理教育部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长春130026
文献出处:
引用格式:
[1]李洪丽;刘财;田有;闫冬;李志强-.地震走时层析成像方法在研究强震孕震、发生机制中的应用)[J].地球与行星物理论评(中英文),2022(02):148-158
A类:
B类:
走时层析成像,成像方法,发生机制,中国大陆,大陆内部,数十次,发震机制,回顾总结,地壳介质,结构不均匀性,进展情况,相对定位,定位方法,余震,震震,震源,地震层析成像,源区,三维速度结构,孕震构造,俯冲带,大陆强震,块体,低速,过渡区域,下地壳,高导层,发震构造,地震活动,测地,防震减灾,中国内陆
AB值:
0.397036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