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文献
乡村互动仪式的公共性塑造功能及其重构进路——基于涂尔干宗教生活仪式的研究
文献摘要:
面对社会发展的道德间隙期,19世纪涂尔干以宗教研究解释道德的起源与变迁,认为仪式活动使道德的"纪律精神""依恋精神""自决精神"得以强化,社会运转所依托的物质制度与行动规约得以延续,社会整合也依之加强.据此分析中国乡土社会,贯穿于乡民日常的生产、政治、教化、生活和娱乐等多方面的互动仪式在社会秩序维持、社会结构整合、社会行动牵引上发挥着重要作用.而面对现代性的冲击,中国传统互动仪式面临着空间压缩、价值偏离、规则拆解、主体阻隔的环境转变,其公共性塑造功能逐渐衰弱.对此,必须从空间拓展、价值革新、渠道疏通以及载体优化等方面调整互动仪式的生成环境,推进乡村社会治理内在动能的重生.
文献关键词:
中国乡村;互动仪式;公共性;宗教生活;道德价值
中图分类号:
作者姓名:
任贵州
作者机构:
河海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江苏南京 211100
文献出处:
引用格式:
[1]任贵州-.乡村互动仪式的公共性塑造功能及其重构进路——基于涂尔干宗教生活仪式的研究)[J].燕山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2(05):89-96
A类:
B类:
互动仪式,公共性,塑造功能,涂尔干,宗教生活,教研,释道,仪式活动,纪律,依恋,自决,规约,社会整合,乡土社会,乡民,教化,社会秩序,社会结构,结构整合,社会行动,引上,空间压缩,拆解,阻隔,渐衰,衰弱,空间拓展,疏通,成环,乡村社会治理,重生,中国乡村,道德价值
AB值:
0.481302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