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文献
《黑暗昭昭》中的善恶二元与图形—背景转换
文献摘要:
戈尔丁的小说《黑暗昭昭》通过人物之间和人物与环境之间似真似幻关系的书写,对善恶二元问题进行了深刻的宗教—伦理探索,延续着他对人性和社会的道德思考.但戈尔丁似乎没有找到确切的答案,因而小说中的人物并非黑白分明的善恶二元对立,而是黑白相间、善恶共生.小说中由光、火、黑、白等大量视觉意象构成的环境和环境要素,在为故事提供背景的同时,又不时生发出象征涵义,从而转换成图形,引导叙事由具象的物理空间滑向抽象的精神世界,形成了故事表层与意蕴的巨大张力,也造成了小说伦理主题的模糊性.从读者认知角度看,图形与背景的对应与转换是作者意向性投射的重要方式.
文献关键词:
《黑暗昭昭》;善恶二元;图形—背景转换
中图分类号:
作者姓名:
李晓青
作者机构:
惠州学院外国语学院
文献出处:
引用格式:
[1]李晓青-.《黑暗昭昭》中的善恶二元与图形—背景转换)[J].西安外国语大学学报,2022(03):119-123
A类:
B类:
黑暗,昭昭,善恶二元,戈尔丁,真似,元问题,黑白分明,二元对立,黑白相间,视觉意象,环境要素,不时,涵义,转换成,成图,事由,具象,物理空间,滑向,精神世界,大张,模糊性,意向性,投射
AB值:
0.367685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