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文献
论外宣翻译中自我与他者的对话性
文献摘要:
外宣翻译的成功主要取决于自我与他者的对话成功与否.自我与他者对话性主要体现在文化、价值观、意识形态、认知思维模式、以及话语体系等方面.对话是为了使中国文化更好地走出去、走进去、传下去.在全球化文化趋同的形式下,还要引进来.保持文化的异质性,保持文化自觉,坚定文化自信,以实现全球文化共生共荣的和谐美景.对世界讲好中国故事,首先要充分了解西方文化、价值观及其话语体系等,这样更有利于自我文化与他者文化、自我价值观与他者价值观、自我思维模式与他者思维模式、自我话语体系与他者话语体系之间的对话.当然,对话不一定总是一帆风顺,其路径大致分为自我与他者的相约——自我与他者的竞争——自我与他者的言欢.对话的目的是更好地了解中国在西方视域下的形象建构,知己知彼,往来愉快.最后,以亲善包容之态面对世界,构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家话语体系,讲好中国故事,贡献中国智慧,促进世界的发展与繁荣,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文献关键词:
外宣翻译;自我;他者;对话性
中图分类号:
作者姓名:
曹韵之
作者机构:
广西大学 外国语学院,广西 南宁 530000
文献出处:
引用格式:
[1]曹韵之-.论外宣翻译中自我与他者的对话性)[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2(07):114-117
A类:
B类:
外宣翻译,自我与他者,对话性,认知思维,思维模式,走进去,传下去,文化趋同,引进来,文化自觉,坚定文化自信,全球文化,文化共生,共荣,和谐美,美景,讲好中国故事,西方文化,自我文化,自我价值,我思,自我话语,一帆风顺,相约,西方视域,形象建构,知己知彼,往来,愉快,亲善,社会主义国家,国家话语,中国智慧,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AB值:
0.3399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