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ILED
首站-论文投稿智能助手
典型文献
虚假鉴定责任追究的实践障碍与政策建议——以新《民事证据规定》第三十三条虚假鉴定责任为视角
文献摘要:
2020年最高人民法院修正的《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第三十三条增加了虚假鉴定责任追究制度规定,旨在威慑司法鉴定社会化改革中虚假鉴定频发的现象,以期提高司法鉴定为法庭服务的质量.对鉴定人加强诉讼约束是各国司法实践的必然选择,但立足于我国当前立法,追究虚假鉴定责任面临着一系列实践障碍,例如虚假鉴定的含义不清,法官没有能力评定虚假鉴定,鉴定人因追责潜在风险过大而隐性拒绝鉴定等.我国立法上应进一步明确界定虚假鉴定的含义,吸纳专业人士参与法官评定虚假鉴定的程序,以及严格限制鉴定人被追责的范围和风险.改革鉴定机构设置由社会化私立转化为公益性公立,方能最终破解虚假鉴定之顽症.
文献关键词:
虚假鉴定;错误鉴定;责任追究
作者姓名:
王桂玥;张海东
作者机构:
吉林师范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吉林 四平136000;中国政法大学 证据科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北京100192;司法文明协同创新中心,北京 100088
文献出处:
引用格式:
[1]王桂玥;张海东-.虚假鉴定责任追究的实践障碍与政策建议——以新《民事证据规定》第三十三条虚假鉴定责任为视角)[J].中国司法鉴定,2022(02):1-7
A类:
虚假鉴定
B类:
定责,实践障碍,民事证据规定,第三十三条,任为,最高人民法院,民事诉讼,责任追究制度,威慑,司法鉴定,社会化改革,定频,法庭,鉴定人,司法实践,法官,能力评定,人因,潜在风险,专业人士,鉴定机构,机构设置,私立,公益性,公立,顽症,错误鉴定
AB值:
0.23346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